《河传 同次泉登夔州南城》
时间: 2025-01-11 15:05: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河传 同次泉登夔州南城
作者: 冯煦 〔清代〕
城阙。愁绝。落花时。野戍残旂雨微。
峡中一春无雁飞。相思。北来音信稀。
十二青楼临大道。春渐老。处处生芳草。
杜鹃啼。人未归。路迷。片帆吹又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愁苦的情景。城墙和楼阁在阴雨中显得格外孤寂,落花纷飞的时节,野外的戍楼上残留的旗帜在微雨中飘荡。峡谷中春天已经过去,却没有看到大雁飞回,思念之情令人更加心痛。来自北方的音信稀少,让人更加感到孤独。街边的十二座青楼紧邻大道,春天逐渐老去,四处生长的芳草象征着生命的延续。而杜鹃的啼鸣似乎在呼唤着那些未归的人,迷失的路途上,只有孤帆随风向西漂去。
注释:
- 城阙:指城墙和楼阁,象征着城市的孤寂和隔绝。
- 愁绝:形容极度忧愁。
- 野戍残旂:指戍楼上残破的旗帜,表现出荒凉的情景。
- 峡中一春无雁飞:峡谷中春天过去,却没有大雁归来,象征着离别和思念。
- 相思:思念的感觉,强调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 北来音信稀:来自北方的音信稀少,暗示远方亲人的缺席。
- 十二青楼:指的是繁华地区的青楼,表现了城市的繁华与诗人内心的孤独形成对比。
- 春渐老:春天逐渐消逝,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杜鹃啼:杜鹃的啼鸣,通常代表思念与悲伤。
- 片帆吹又西:孤舟在风中漂向西方,进一步加强了孤独感和无归之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冯煦是清代的一位诗人,其作品多以抒情见长,语言清丽,情感细腻。他的诗常常反映个人的情感体验以及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当时社会的动荡有关。清代中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人事变化,抒发个人的忧愁与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河传 同次泉登夔州南城》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浓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诗的开头以“城阙。愁绝。”迅速引入了情感的主题,表达了在城市的孤寂与愁苦。随着“落花时”的描写,诗人将自然界的变化与内心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野外戍楼上的“残旂”与峡中“无雁飞”不仅展现了自然的荒凉,也象征着人际关系的疏远。
在诗的中间部分,诗人通过“十二青楼临大道”的描写,展示了繁华与孤独的对立,而“春渐老”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唤起读者对生活的思考。最后,诗人以“杜鹃啼”结束,杜鹃的啼鸣如同对离散人们的呼唤,进一步加深了思念的氛围。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清晰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时间的感慨及对亲人的深切怀念,展现了清代诗人深厚的情感与文化素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城阙。愁绝。:开篇直接引入情感,表明诗人在城阙之中感到无比忧愁。
- 落花时。野戍残旂雨微。:描绘春天落花的时节,戍楼上残破的旗帜在微雨中摇曳,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 峡中一春无雁飞。:春天已过,却没有大雁归来,突显孤独与思念。
- 相思。北来音信稀。:思念之情愈发浓烈,来自北方的音信稀少,加深了孤独感。
- 十二青楼临大道。:繁华的青楼与大道并存,形成对比,反映出内心的孤独。
- 春渐老。处处生芳草。:春天逐渐消逝,生命依旧延续,寓意生活的无常与希望。
- 杜鹃啼。人未归。:杜鹃的啼鸣象征着思念,表明亲人未归,心中愁苦。
- 路迷。片帆吹又西。:迷失在无尽的路途上,孤舟在风中向西漂去,暗示着无归与彷徨。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落花时”与“杜鹃啼”形成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层次感。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思念相结合,赋予情感以形象化的表达。
- 拟人:通过“杜鹃啼”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孤独、思念的深刻描绘,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传达出一种浓重的忧伤和对生活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城阙:象征孤独与隔绝。
- 落花:象征生命的无常与失落。
- 青楼:反映社会繁华与内心的孤寂。
- 杜鹃:传达思念与哀伤的情感。
- 孤舟:象征漂泊与迷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落花时”指的是什么季节?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
诗中提到的“相思”主要指的是:
- A. 朋友之间的思念
- B. 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 C. 对过去的怀念
- D. 对未来的想象
-
“片帆吹又西”中的“片帆”指的是:
- A. 一艘船
- B. 一片帆布
- C. 一只孤舟
- D. 一条帆船
答案:
- A. 春天
- B. 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 C. 一只孤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津》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夜泊牛津》相比,两首诗都表现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但冯煦的诗更加强调孤独与时间的流逝,而李白则更多表现出对自然美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