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巍巍八仙坛,上有三醉石。
怜此高阳徒,如乐华胥域。
憔悴泽边人,独醒良可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巍峨的八仙坛上有三块醉石。可怜这高阳的游人,仿佛置身于乐华的幻境。只可惜在岸边憔悴的人,唯有他独自清醒,实在令人惋惜。
注释:
- 巍巍:形容高大雄伟的样子。
- 八仙坛:传说中八仙聚会的地方,这里指代高山。
- 三醉石:传说中的三块石头,象征着陶醉的状态或醉酒的情景。
- 高阳徒:高阳指的是高阳人的游子,徒表示单独的游人。
- 乐华胥域:乐华是古代传说中的美好境地,胥域意为理想的地方。
- 憔悴:形容因忧愁或劳累而显得消瘦。
- 独醒:独自清醒,意指没有醉酒。
典故解析:
- 八仙:指的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八位仙人,象征着长寿和快乐。
- 华胥:出自《山海经》,指的是传说中的美好国度,这里隐喻一种理想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号仲淹,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其政治思想和文学成就都极具影响力,他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治国理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范仲淹游览嵩山时,表达了他对美好景色的向往和对世事的感慨,体现了他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诗歌鉴赏:
《和人游嵩山十二题其十·三醉石》以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山水间的美景与人心的孤独。诗中“巍巍八仙坛”展示了山的雄伟,同时暗示了人们对理想与自由的追求。三块“醉石”似乎在说人们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容易迷失自我,而“高阳徒”的孤独则反映了在繁华背后,许多人心灵的空虚与无奈。整首诗通过对比清醒与醉酒,理想与现实,表现出一种深邃的哲思,令人感受到人生的无常与世事的纷扰。范仲淹用简练的语言与丰富的意象,让人深思,既有对美好景致的欣赏,又有对世事的感叹,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巍巍八仙坛:描绘高耸的山峦,八仙坛象征着理想中的聚会场所。
- 上有三醉石:三块醉石象征着人们在追求理想时可能遇到的迷失与陶醉。
- 怜此高阳徒:表达对高阳游子孤独的怜悯,引发读者的共鸣。
- 如乐华胥域:将游子与理想的国度相对比,强调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 憔悴泽边人:描绘了一位因世事而憔悴的人的形象。
- 独醒良可惜:表达对独自清醒者的惋惜,强调孤独的无奈。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巍巍八仙坛,上有三醉石”,形成整齐的句式。
- 比喻:将醉石比作人心的迷失,增强情感的深度。
- 排比:通过列举不同意象,表达复杂的情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巍巍山水的描绘与人心孤独的对比,探讨了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以及人们在追求理想过程中所经历的困惑与惋惜,反映了人生的无奈与思考。
意象分析:
- 八仙坛:象征理想与追求。
- 三醉石:暗喻迷失与陶醉的状态。
- 高阳徒:代表孤独的游子,反映人心的空虚。
- 乐华胥域:理想的象征,体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泽边人:象征对现实的感慨,表现出人们对生活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巍巍八仙坛”中的“巍巍”是什么意思? A. 低矮 B. 高大 C. 平坦
-
“三醉石”象征着什么? A. 醉酒的快乐 B. 迷失的状态 C. 美好的理想
-
诗中“高阳徒”指的是? A. 游子 B. 贪玩的人 C. 仙人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鹿柴》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比较范仲淹的《三醉石》与李白的《庐山谣》,两者均描绘了山水之美,但范仲淹的诗更加强调人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的追求,而李白则更多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与陶醉。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范仲淹文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