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十咏其七·太湖》

时间: 2025-01-10 22:43:38

有浪即山高,无风还练静。

秋宵谁与期,月华三万顷。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有浪即山高,无风还练静。秋宵谁与期,月华三万顷。

白话文翻译:

有波浪的时候,山显得高大;没有风的时候,湖面平静如镜。在这个秋天的夜晚,谁能与我相约,共享这三万顷的月光?

注释:

  • 有浪即山高:有波浪的时候,山显得更加高大。这里的“浪”指的是水波,暗示湖水的动荡与山的巍峨形成对比。
  • 无风还练静:没有风的时候,湖面平静如镜,反映出宁静的夜景。
  • 秋宵:秋天的夜晚,给人一种清幽而宁静的感觉。
  • 月华三万顷:月光洒在湖面上,形成广袤的光影,三万顷形容面积之大。

典故解析:

此诗虽然没有特别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其中“月华”一词常出现在古诗词中,象征着纯洁、美好与宁静的情境。诗中提到的“秋夜”与“月光”也是古代文人常用的意象,表达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号靖庐,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军事家。他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著称,主张改革,关心民生,作品多以豪放、清新著称。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范仲淹晚年时,正值他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之际。诗中表现了他对太湖壮丽景色的赞叹,以及对宁静秋夜的向往,展现出其超然物外的情怀。

诗歌鉴赏:

《苏州十咏其七·太湖》以其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自然美与人的情感的交融。开头两句通过对山与水的描写,鲜明地展现出太湖的壮丽与宁静。尤其是“有浪即山高”,生动地描绘了在波涛汹涌时,山峦的雄伟;而“无风还练静”则传达出一种深邃的静谧,仿佛时间都在此刻凝滞。接下来的“秋宵谁与期”则表达了诗人对知音的渴望,似乎在诉说着一种孤独感;而“月华三万顷”则用夸张的手法,将月光洒在湖面上的美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给人以视觉的震撼。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流露出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与对理想伴侣的渴望,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富有哲理的画面。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有浪即山高”:波浪的存在使得山的高峻更加显著,寓意在波折中更能显露出事物的本质。
    • 第二联“无风还练静”:在无风的状态下,湖面如镜,象征着内心的宁静和安详。
    • 第三联“秋宵谁与期”:在秋天的夜晚,想要找人共享这份宁静,反映了诗人的孤独和对友谊的渴求。
    • 第四联“月华三万顷”:月光如水,洒在广阔的湖面上,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象征着希望和美好的未来。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有浪即山高,无风还练静”,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如“月华三万顷”,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出月光的广袤与美丽。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太湖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知音的渴望,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

意象分析:

  • 浪与山:象征着动与静、波折与巍峨,反映出人生的起伏。
  • 湖面:象征着内心的宁静,映照出诗人的情感状态。
  • 秋夜与月华:象征着清幽与美好,反映出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有浪即山高”的意思是什么?

    • A. 山很低
    • B. 山因波浪显得高大
    • C. 山没有波浪
    • D. 山不高
  2. “无风还练静”中“练”的意思是?

    • A. 练习
    • B. 平静如镜
    • C. 练习生
    • D. 练习曲
  3. 诗人渴望在秋宵与谁共享宁静?

    • A. 自己
    • B. 知音
    • C. 家人
    • D. 朋友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范仲淹的《太湖》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通过自然景色表达诗人的情感,但范仲淹更注重大气磅礴的湖光山色,而王维则倾向于表现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范仲淹研究》
  • 《古诗词创作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