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酬周骙太博同年》

时间: 2025-01-10 22:46:19

孰敢先怀富贵图,良时须惜几嗟吁。

众心可致巍巍主,上意思平两两符。

不称内朝裨耳目,多惭外补救皮肤。

子陵滩畔观渔钓,无限残阳媚绿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依韵酬周骙太博同年
作者:范仲淹 〔宋代〕

孰敢先怀富贵图,良时须惜几嗟吁。
众心可致巍巍主,上意思平两两符。
不称内朝裨耳目,多惭外补救皮肤。
子陵滩畔观渔钓,无限残阳媚绿蒲。

白话文翻译:

谁敢首先怀有富贵的图谋,珍惜良辰美景却只叹息。
众人的心可以成就伟大的事业,内心的意图要平和才能相符。
不在意朝廷的耳目,反而感到外在的修补无济于事。
在子陵的滩边观看渔钓,无尽的残阳映照着美丽的绿蒲。

注释:

字词注释:

  • 孰敢:谁敢。
  • 富贵图:追求富贵的图谋。
  • 良时:美好的时光。
  • 巍巍主:伟大的事业或目标。
  • 内朝:指当朝的权贵或朝廷。
  • 裨耳目:增益耳目,指耳闻目睹。
  • 子陵:指子陵滩,古人游钓的地方,位于今湖南岳阳。

典故解析:

  • 子陵滩:传说中的渔钓圣地,常用以象征隐逸生活,表达一种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军事家。他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著称,倡导仁政和士人责任感。范仲淹的诗词风格多以豪放激昂、情感真挚著称。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范仲淹晚年,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和对世事的思考。诗中结合了对富贵的反思与对自然的向往,体现了他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富贵与理想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感慨。诗的开头以反问形式引入,表现出一种对世俗功利的质疑与不屑。接着,诗人强调了“众心可致”的理念,指出只有众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伟大的理想,这一思想与他的政治主张相吻合。同时,诗中提到的不在意朝廷的耳目,流露出诗人对官场权谋的淡漠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最后的意象描绘则带有浓厚的自然情怀,通过“子陵滩畔”的渔钓情景,展现了一种宁静、悠然的生活态度。这种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世俗的反思,构成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对比,表现出他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把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结合在一起,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深度和情感的温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孰敢先怀富贵图:质疑谁敢首先追求富贵。
  2. 良时须惜几嗟吁:美好的时光要珍惜,不应只感叹。
  3. 众心可致巍巍主:众人的心力可以成就伟大的事业。
  4. 上意思平两两符:内心的意图要达到和谐一致。
  5. 不称内朝裨耳目:无须在意朝廷的耳目之见。
  6. 多惭外补救皮肤:外在的修补无济于事,感到羞愧。
  7. 子陵滩畔观渔钓:在子陵的滩边观看渔钓的情景。
  8. 无限残阳媚绿蒲:无限的夕阳映照着美丽的绿蒲。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理想与自然景象结合,形成鲜明对比。
  • 反问:增强了诗的怀疑和反思的语气。
  • 对仗:如“众心可致巍巍主,上意思平两两符”等,显示了结构的严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表现了对富贵的淡漠和对理想事业的追求,寄托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自然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富贵:象征世俗的权势与财富。
  • 良时:代表人生的美好时光。
  • 众心:象征团结与共同理想。
  • 子陵滩:象征隐逸与宁静的生活。
  • 残阳:象征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绿蒲:象征自然的美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孰敢”意指什么?

    • A. 谁敢
    • B. 谁能
    • C. 谁会
    • D. 谁来
  2. “众心可致巍巍主”中的“众心”指的是?

    • A. 个人意志
    • B. 众人的共同努力
    • C. 内心的渴望
    • D. 外在的帮助
  3. 诗中提到的“子陵滩”象征什么?

    • A. 政治斗争
    • B. 经济繁荣
    • C. 隐逸与自然
    • D. 社会责任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范仲淹的《依韵酬周骙太博同年》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均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范仲淹更强调众心和理想的实现,而陶渊明则更多描绘个人隐逸的静谧与自然的和谐美。两首诗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诗人心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范仲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