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府孙学士见示和终南监宫太保道怀五首因以缀篇 其二》
时间: 2025-01-10 22:37: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要路抛来自寡尤,高怀卷去白云收。
玉缘秘宝须藏密,兰为奇香却在幽。
仙骨岂曾移静节,帝心终是竭嘉猷。
红霞绿竹忘机地,未免天家下诏求。
白话文翻译:
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抛弃了世俗的羁绊,心中高远的抱负如同白云般卷走。
珍贵的宝物必须秘密保存,而兰花的奇香却在幽静之处。
仙人的品格岂能轻易改变,皇帝的心意终究是要寻求良才。
在红霞和绿竹交织的忘我境地,难免天子会下诏来求贤。
注释:
- 要路:指通向理想的道路。
- 抛来自寡尤:抛弃世俗的羁绊。
- 高怀:高远的志向。
- 玉缘秘宝:珍贵的宝物。
- 兰为奇香:兰花的芳香,寓意高洁。
- 仙骨:指高尚的品格。
- 帝心:皇帝的心意。
- 天家:指皇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以其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华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尤其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闻名。他的诗词作品以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而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范仲淹任职期间,反映了他对理想和抱负的追求,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它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权力的淡薄。
诗歌鉴赏:
范仲淹的《知府孙学士见示和终南监宫太保道怀五首 其二》是一首内涵丰富的诗作,展现了诗人高远的理想与追求。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心中的理想境界与对尘世的超然态度。开头两句“要路抛来自寡尤,高怀卷去白云收”中,诗人表达了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愿意抛弃世俗的羁绊,心中高远的抱负如同白云一般自由。接着,诗人提到“玉缘秘宝须藏密,兰为奇香却在幽”,这里以玉和兰为喻,象征着珍贵的品德和高洁的情操,暗示着真正的宝藏并不在于外在的荣华富贵,而在于内心的宁静与高尚。
在“仙骨岂曾移静节,帝心终是竭嘉猷”中,诗人强调了高尚品德的坚定不移,以及对帝王之心的理解,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求与尊重。结尾两句“红霞绿竹忘机地,未免天家下诏求”则抒发了对自然美的向往与对权力的淡然,暗示着即便是在忘却世俗的境地,仍然难免要接受来自权力的召唤。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范仲淹的理想与追求,也体现了他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诗句流畅而意境深远,使人感受到一份宁静与高远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要路抛来自寡尤: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抛弃了世俗的羁绊,表现出诗人对理想的坚定追求。
- 高怀卷去白云收:心中高远的抱负如同白云般卷走,传达出一种超脱与自由。
- 玉缘秘宝须藏密:珍贵的宝物必须秘密保存,象征着内心的珍贵品质需要小心呵护。
- 兰为奇香却在幽:兰花的奇香却在幽静之处,暗示真正的美德与高洁往往不被世俗所注意。
- 仙骨岂曾移静节:高尚的品格岂能轻易改变,强调了品德的坚定性。
- 帝心终是竭嘉猷:皇帝的心意终究是要寻求良才,反映出对人才的渴望与重视。
- 红霞绿竹忘机地:在红霞和绿竹交织的境地,描绘出一种自然的和谐美。
- 未免天家下诏求:难免天子会下诏来求,表达出对权力的无奈和超然。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玉和兰比作高尚的品质,增强了诗的意象。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红霞绿竹”,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玉、兰、红霞、绿竹等意象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传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美德的向往。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追求高尚的品德与理想,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淡薄与对内心宁静的向往。通过自然意象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超然的情感基调,体现了范仲淹志存高远的理想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象征珍贵的品德与内涵。
- 兰:代表高洁与幽静,寓意真正的美德。
- 红霞:象征美好的自然景象,传达一种宁静的生活态度。
- 绿竹:象征坚韧与生机,代表自然的和谐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要路抛来自寡尤”表达了什么思想? A. 对世俗的依赖
B. 对理想的追求
C. 对财富的渴望
D. 对名利的追逐 -
下列哪一项是诗中提到的意象? A. 松树
B. 玉
C. 玫瑰
D. 星星 -
“红霞绿竹忘机地”中的“忘机”主要指什么? A. 忘记世俗的纷扰
B. 忘记自然的美好
C. 忘记权力的追求
D. 忘记时间的流逝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定风波》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范仲淹与陶渊明的诗风有所不同,范仲淹的诗歌常常表达对理想的追求与对世俗的淡薄,而陶渊明则更强调对自然的亲近与隐逸生活的向往。两者都体现出一种超脱的精神,但在表现形式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范仲淹与他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