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十首》

时间: 2025-01-27 03:19:46

十丈霜根映涧虚,五缘茅屋野人居。

尘埃不到市朝远,琴趣年来只自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画十首
唐寅 〔明代〕

十丈霜根映涧虚,五缘茅屋野人居。
尘埃不到市朝远,琴趣年来只自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山水画面:十丈高的霜根映照着空荡荡的溪涧,五条茅草屋的缘边是野人所居住的地方。尘世的喧嚣无法侵入到如此偏远的地区,琴声的乐趣,只有我自己能够体会。

注释:

  • 霜根:指霜冻的根部,这里用来形容高大的植物,象征着山水的清冷和空灵。
  • :小溪,表示自然环境的清幽。
  • 茅屋:用茅草搭建的房屋,象征简朴的生活。
  • 尘埃:指城市的喧嚣与浮华,暗示诗人所向往的宁静。
  • 琴趣:即弹琴的乐趣,表达了诗人对音乐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典故解析:

本诗虽未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与隐居生活,传达了古人隐逸的思想。隐士生活在远离尘世的地方,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类似于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唐寅(1470-1523),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明代著名的诗人、画家和书法家。他的作品往往流露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反思。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寅隐居之时,表达了他对自然、隐逸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诗歌鉴赏:

唐寅的《题画十首》以清新自然的画面和淡淡的愁绪展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十丈霜根映涧虚,五缘茅屋野人居”这两句,构成了一幅典雅的山水画,营造出一种清幽的环境。霜根与茅屋的对比,既体现出自然的美,又流露出诗人对简单生活的憧憬。接下来的“尘埃不到市朝远”,更是将这种宁静的生活与喧嚣的城市生活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尘世纷扰的逃避。最后一句“琴趣年来只自知”则深刻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与自我满足,隐含着一种孤独而坚定的自我认同。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构筑了一种超脱于世俗的理想境界,令人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十丈霜根映涧虚”:描绘出高大的植物与空荡的溪水,意象上形成一种自然的浩瀚。
    • “五缘茅屋野人居”:表现生活于自然中的人,反映出一种简朴的生活状态。
    • “尘埃不到市朝远”:强调这个地方的宁静与隔绝,远离了世俗的纷扰。
    • “琴趣年来只自知”:表达了对琴声的沉静与独特理解,只有自己能够体会。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对仗手法,如“霜根”和“茅屋”,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通过意象的对比,表现出自然与人世的差异。
  • 主题思想

    • 整首诗强调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 霜根:象征着高洁与清冷,代表着诗人所向往的高尚情操。
  • :象征着自然的纯净与宁静,反映诗人内心的渴望。
  • 茅屋:代表着简朴与安宁的生活状态,体现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反思。
  • :象征着内心的情感与艺术的追求,是诗人个人精神世界的体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十丈霜根”的意象表现了什么? A. 高大植物的魅力
    B. 生活的繁华
    C. 尘世的喧嚣

  2. 诗中“尘埃”指的是什么? A. 自然环境
    B. 城市的喧嚣
    C. 生活的烦恼

  3. 诗人表达了对什么生活的向往? A. 繁华的都市生活
    B. 隐逸的自然生活
    C. 热闹的社交生活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唐寅的《题画十首》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都有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但唐寅更注重个体的情感表达,陶渊明则更偏向于对自然的描绘和哲理思考。唐寅的语言更为简练而富有韵律感,而陶渊明则更强调意境的深远。

参考资料:

  • 《唐寅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
  • 《明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