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对竹图
作者: 唐寅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箪瓢不厌久沉伦,
投着虚怀好主人。
榻上氍毹黄叶满,
清风日日坐阳春。
此君少与契忘形,
何独相延厌客星。
苔满西阶人迹断,
百年相对眼青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静而悠然的环境。作者在这里以竹子为题,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真诚的情谊。诗中描述自己不厌倦与朋友长久交往,享受着清风和阳光。诗人在榻上坐着,周围是满地的黄叶,仿佛时间在这里静止。尽管生活简单,但与朋友的情谊却是深厚的,久而久之,这种情谊在岁月的沉淀中愈发坚定。最后,苔藓覆盖的西阶和断人迹,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但心中的情感却依然鲜活如初。
注释
- 箪瓢:指盛饭和饮水用的器具,象征简朴的生活。
- 氍毹:一种毛毯,通常用于坐卧,营造出舒适的环境。
- 清风日日:形容环境清幽,每天都有清风吹拂,令人心旷神怡。
- 契忘形:意为与朋友相知相交,心灵契合,不拘小节。
- 客星:指外来的人,常用于比喻不常见或疏远的朋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唐寅(1470年-1524年),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明代著名的诗人、画家和书法家。其作品多表现出个人的闲适与对自然的热爱,是明代文人生活的典型代表之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作者晚年,他在经历了人生的起伏后,选择了隐居生活,享受与友人的清淡岁月。诗中表现的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生活的满意,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唐寅的《对竹图》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和深厚的情感吸引了无数读者。诗的开篇“箪瓢不厌久沉伦”,用简朴的器具象征了作者对简单生活的坚定追求,表现出他不愿追求奢华,而是乐于享受与朋友相处的时光。接下来,“榻上氍毹黄叶满”,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生活场景,氍毹上满是黄叶,仿佛在诉说着时光的流逝。清风徐来,给人一种清新舒适的感觉,这种自然的美好与内心的宁静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诗人理想的生活状态。
在“此君少与契忘形”中,作者强调与朋友的深厚感情,尽管时间流逝,彼此的心灵却依然相依相伴,体现了人际关系的珍贵。最后一联“苔满西阶人迹断”,则以苔藓覆盖的台阶,反映了人迹渐断、岁月无情,但“百年相对眼青青”却表达了对友谊长存的希望与坚信。整首诗在平淡中见深情,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情的珍视,是对人生哲学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箪瓢不厌久沉伦 - 表达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热爱和与友人长久交往的愿望。
- 投着虚怀好主人 - 体现了作者的谦虚和对朋友的感激之情。
- 榻上氍毹黄叶满 - 描述环境的宁静与秋冬的萧瑟,暗示时光的流逝。
- 清风日日坐阳春 - 日复一日的清风中,诗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寓意生活的美好。
- 此君少与契忘形 - 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表明彼此的默契。
- 何独相延厌客星 - 反思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珍视与朋友的关系。
- 苔满西阶人迹断 - 以苔藓象征时间的流逝和人迹的稀少。
- 百年相对眼青青 - 表达了即使岁月变迁,友谊依然鲜活与珍贵。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箪瓢”来比喻简朴的生活。
- 拟人:赋予自然元素以人的情感,比如“清风日日”。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工整的结构,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诗歌中心思想是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深厚友谊的珍视,反映出诗人在经历了人生的风雨后,选择了内心的宁静与人际关系的真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象征坚韧和高洁,暗示作者的人格理想。
- 苔藓: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回忆的珍贵。
- 清风: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心灵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唐寅的字是什么?
- A. 伯虎
- B. 申屠
- C. 惊鸿
- D. 浪子
-
“榻上氍毹黄叶满”中的“氍毹”指什么?
- A. 书
- B. 毛毯
- C. 食物
- D. 笔墨
答案:
- A. 伯虎
- B. 毛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唐寅 vs. 李白: 唐寅的诗更注重生活中的细腻感受与人际关系,而李白则多表现豪放的个性与对自由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唐寅诗文集》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