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笛 其一 题俞慧殊藏陆宣公墓古柏重青图》
时间: 2025-04-30 10:02: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时际兴元,飞书羽檄,舍公谁属。忠州窜辱,想骑箕,万家哭。子胥饮剑同孤愤,灵爽寄千年宰木。甚参天蔽日,垂垂枯尽,更来樵牧。白鹄。重来宿。又细叶香凝,老柯鳞簇。图成小幅,递传吟赏难足。婆娑此树犹堪惜,况易世孙枝翠矗。好留取岁寒姿,还为逐臣张目。
白话文翻译:
在兴元年间,飞书传达消息,舍公(指陆宣公)归属谁呢?忠州遭受流亡和屈辱,想骑箕(指悲伤),万户人家都在哭泣。子胥饮剑,表达他那孤独的愤怒,灵魂寄托在这千年的古木上。树木撑天蔽日,渐渐枯萎,樵夫和牧人再来砍伐。白鹤又回来了,又在树下栖宿。细细的树叶散发着香气,老树的枝条交错盘绕。画作虽然小,但传递的吟赏之情却难以尽足。摇曳的这棵树依然令人珍惜,更何况是易世后的孙辈枝叶翠绿挺拔。应当留住岁寒的姿态,仍为那些流亡者张目。
注释:
- 兴元:时期名,指的是历史上的一个朝代。
- 舍公:指陆宣公,历史人物。
- 忠州:地名,古时一个地方名,代表着屈辱和流亡的背景。
- 子胥:指伍子胥,古代名将,以悲愤著称。
- 饮剑:比喻用剑自杀,表示愤怒和绝望。
- 白鹄:白色的野鸟,象征洁白与高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姚鹓雏,近代诗人,生于动荡时期,作品多反映历史变迁与个人情感,风格兼具豪放与细腻。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对陆宣公墓的感怀之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追思以及对时局动荡的感慨,借古木抒发个人情感。
诗歌鉴赏:
《月下笛 其一》通过对古木的描写,寄托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敬仰,同时也表现了对时局的感慨。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如“飞书羽檄”、“忠州窜辱”等,展现了历史的悲壮与个人的无奈。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从对历史的回顾到对古树的赞美,最终升华为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古木象征着历史的沉淀与记忆,尽管岁月流逝,但它依然坚韧挺立,令人珍惜,这与诗人对流亡者的关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时际兴元,飞书羽檄,舍公谁属。”:提到历史时期,表达对舍公的归属感的迷茫。
- “忠州窜辱,想骑箕,万家哭。”:描绘忠州的屈辱和悲痛,表现了百姓的苦难。
- “子胥饮剑同孤愤,灵爽寄千年宰木。”:引入伍子胥的典故,表达孤独愤怒的共鸣。
- “甚参天蔽日,垂垂枯尽,更来樵牧。”:古木的影像,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白鹄。重来宿。”:白鹤回归,象征希望与纯洁。
- “又细叶香凝,老柯鳞簇。”:细致描绘树的生机,暗示生命的延续。
- “图成小幅,递传吟赏难足。”:尽管画作小,但情感却是深厚的。
- “婆娑此树犹堪惜,况易世孙枝翠矗。”:对古树的珍惜,感叹后代的生机。
- “好留取岁寒姿,还为逐臣张目。”:留住古树的姿态,展现对流亡者的关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古树比作历史的承载者,增强情感的厚度。
- 拟人:赋予古树以情感,彰显时间的流逝。
- 对仗:整首诗在形式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自然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对流亡者的关怀,以及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展现了一种深沉的历史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木:象征历史的沉淀与记忆,寄托着不变的坚韧。
- 白鹄:象征纯洁与希望,代表着对理想的追求。
- 岁寒:象征坚韧不拔的品格,表现出不屈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舍公”是指谁?
- A. 伍子胥
- B. 陆宣公
- C. 白鹄
- D. 姚鹓雏
-
“子胥饮剑”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愤怒与孤独
- C. 悲伤
- D. 宁静
-
诗中提到“白鹄”象征什么?
- A. 绝望
- B. 希望与纯洁
- C. 背叛
- D. 忍耐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本诗同样表达了对历史与人生的思考,但《静夜思》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月下笛 其一》则通过历史人物的怀念,展现出对社会责任的关注。
- 《登高》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个人的悲愤与无奈,与《月下笛 其一》在情感基调上有共通之处。
参考资料:
- 《近现代诗词概论》
- 《古典诗词鉴赏实用手册》
- 《姚鹓雏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