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御制读后汉书诗 其二》

时间: 2025-02-04 16:15:40

独行惩浇俗,嘉名动远荒。

至诚祈夏雨,严意励冬霜。

果行推陵险,丰规叹履方。

孤高惟大逊,寿考茂祺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御制读后汉书诗 其二
独行惩浇俗,嘉名动远荒。
至诚祈夏雨,严意励冬霜。
果行推陵险,丰规叹履方。
孤高惟大逊,寿考茂祺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的警惕与反思,强调了个人修养的重要。诗中的“独行”意指独自行动以抵制世俗的浇薄;“嘉名”则是赞美的名声,能够传遍远方。“至诚祈夏雨”表达了对自然的虔诚祈祷,而“严意励冬霜”则表现出在严冬中不屈的意志。接着,作者提到“果行推陵险”,意在强调成就需要在险恶的环境中不断努力,最后以“孤高惟大逊,寿考茂祺祥”总结,表达了孤高自守的高洁与长寿吉祥的愿望。

注释:

  • 独行:独自行动,强调与世俗的不同。
  • :惩戒、抵制。
  • 浇俗:指世俗的浇薄、浮浅。
  • 嘉名:美好的名声。
  • 至诚:真诚。
  • 严意:严肃的意志。
  • 果行:果断的行动。
  • 推陵险:面对险阻时的果敢和努力。
  • 丰规:丰盛的规矩。
  • 孤高:孤傲而高洁。
  • :谦逊。
  • 寿考茂祺祥:祝愿长寿、快乐与吉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夏竦,字景升,号文恭,生于北宋时期,官至大理寺丞。夏竦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历史的独到见解而闻名,常在诗词中表达对社会的观察和对个人品德的追求。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阅读《后汉书》后所作,反映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思考以及对当时社会风气的警惕,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与对世俗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内容上深刻,语言上简练,展现了诗人对个人修养和道德理想的追求。第一句“独行惩浇俗”,字里行间透出一种不屈服于世俗的决心,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接下来的“嘉名动远荒”则引出了人们对美名的向往,揭示出美德的力量能够超越时空,影响他人。

诗中多处体现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人格的重视,像“至诚祈夏雨,严意励冬霜”这样的句子,既有对自然界的恳求,也传达出一种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的精神。最后两句“孤高惟大逊,寿考茂祺祥”则是对个人理想的归纳,强调了高洁的品德与谦逊的处世态度,希望长寿与吉祥。

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且深刻,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反映了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文人对社会的思考与自我修养的坚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独行惩浇俗:独自一人行走,警惕世俗的浇薄,强调个人修养和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 嘉名动远荒:美好的名声传播到遥远的地方,体现了道德力量的广泛影响。
  • 至诚祈夏雨:真诚地祈求夏天的雨水,象征着对自然的敬畏与依赖。
  • 严意励冬霜:在严冬的寒霜中激励自己,表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
  • 果行推陵险:果断地面对险阻,强调在艰难环境中勇敢前行的重要性。
  • 丰规叹履方:对丰盛的品德进行叹息,强调规矩与行为的一致性。
  • 孤高惟大逊:孤高的品德唯有谦逊来佐之,表明高洁的品德需要谦逊的态度。
  • 寿考茂祺祥:祝愿长久的寿命与吉祥,反映了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如“至诚”与“严意”,“果行”与“丰规”,使得诗句更为工整典雅。
  • 比喻:诗中“至诚祈夏雨”可以看作比喻,借雨象征着希望与生命之源。
  • 象征:如“冬霜”象征困境和考验,表现出对人格修养的严苛要求。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个人修养展开,强调在世俗中保持独立思想的重要性,同时也展现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夏雨:象征希望与滋养,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虔诚依赖。
  • 冬霜:象征艰苦与考验,体现出坚韧的品格。
  • :象征人生的挑战,强调面对困难的勇气。
  • 孤高:象征着高洁的品德,表现出一种不随波逐流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至诚祈夏雨”意指什么?
    A. 祈求丰收
    B. 对自然的敬畏与依赖
    C. 希望友谊长存

  2. “果行推陵险”中“推陵险”主要强调了什么?
    A. 轻松应对挑战
    B. 勇敢面对困难
    C. 避免冒险

  3. “孤高惟大逊”中“逊”的意思是?
    A. 高傲
    B. 谦逊
    C. 失败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鹳雀楼》王之涣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奉和御制读后汉书诗 其二》都强调对理想的追求和内心情感的表达,但前者更多地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而后者则侧重于对个人品德的反思与社会的警惕。两首诗在情感深度与意象运用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文化内涵。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代诗词鉴赏》
  • 《李白与唐诗》
  • 《诗经与古诗》

通过以上内容的分析与解读,希望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意义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