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岁七十以人生七十古来稀为韵寄钱大参七首》

时间: 2025-02-04 14:11:22

萧然心迹喜双清,且得肩头担已轻。

老病正须安静处,林间风味慰平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萧然心迹喜双清,且得肩头担已轻。
老病正须安静处,林间风味慰平生。

白话文翻译:

我心境安静而清明,肩上的负担终于变得轻松。
老来常常需要安静的地方,林间的清风能慰藉我的一生。

注释:

  • 萧然:形容心境的宁静、平和。
  • 双清:指内心和外在的清明,心境与环境的和谐。
  • 肩头担:比喻生活中的负担与压力。
  • 老病:指年老体衰,常常伴随的身体不适。
  • 安静处:需要一个宁静的环境来养生。
  • 林间风味:指自然环境中的清新气息,舒适的感觉。
  • 慰平生:安慰一生,表达对生活的满足与享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生卒年不详),字德明,号藏松,宋代诗人。其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生态度,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性。曹勋对诗歌的追求体现了对内心平和与自然和谐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七十高龄之际,表达了对老年生活的感悟及对自然清新环境的喜爱。在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后,诗人选择了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体现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透出一种淡泊的生活态度,展现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开头的“萧然心迹喜双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清明与宁静,双清不仅仅指心境的清澈,也暗含了他对周围环境的满意与欣赏。在人生的旅途中,承载的责任和压力逐渐减轻,诗人终于能够享受这一刻的平静。

“老病正须安静处”是诗人对老年生活的反思,老年人往往需要安静的环境来调养身体与心灵,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得以适应岁月的变迁,找到内心的安宁。而“林间风味慰平生”则描绘了自然的美好,林间的清风为他带来了生的慰藉,显示出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与感激。

整首诗情感真挚,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老年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期许,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萧然心迹喜双清:心境宁静,内外清明,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满足。
  2. 且得肩头担已轻:生活的负担减轻,心态变得轻松。
  3. 老病正须安静处:年老体衰,需要静谧的环境来养生。
  4. 林间风味慰平生:自然中的清风为生活带来安慰,体现对自然的热爱。

修辞手法:

  • 对仗:诗的前两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比喻:将生活的负担比作肩头的担子,形象生动。
  • 意象:诗中“林间”、“风味”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和谐的自然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心境与对自然的感受,表达了对老年生活的理解与接受,体现出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心迹:象征内心的状态与情感。
  • 肩头担:象征生活的责任与压力。
  • 安静处:象征宁静、舒适的生存环境。
  • 林间风味:象征自然的美好与生命的慰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萧然心迹”指的是什么? A. 内心的宁静
    B. 外界的喧嚣
    C. 生活的负担
    D. 自然的美好

  2. “肩头担已轻”表明什么? A. 生活压力减轻
    B. 年龄增长
    C. 工作繁忙
    D. 身体健康

  3. 诗人在哪种环境中寻找安慰? A. 城市喧嚣
    B. 人群聚集
    C. 自然林间
    D. 家庭聚会

答案:

  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乐观态度。
  • 王维《鹿柴》: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体现出宁静的美感。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本诗相对比,杜甫的诗更多地展现了忧国忧民的情怀,而曹勋则更倾向于对个人内心和平静生活的追求。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生活态度和时代背景。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读》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曹勋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