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皇恩·雀跃拊髀行》

时间: 2025-04-27 11:01:33

雀跃拊髀行,推门放杖。

齿缺支离未偎傍。

屠牛牧马,画个葫芦依样。

涉程途圣智、生迷惘。

不识不知,如何趣向。

狂屈才言又还忘。

百般呈似,种种施为俱妄。

要承当的的、天真相。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雀跃拊髀行,推门放杖。
齿缺支离未偎傍。
屠牛牧马,画个葫芦依样。
涉程途圣智生迷惘。
不识不知,如何趣向。
狂屈才言又还忘。
百般呈似,种种施为俱妄。
要承当的的天真相。

白话文翻译:

小雀在欢快地跳跃,拍打着自己的大腿,推开门,放下手杖。
牙齿缺损,形体支离却不曾依靠。
屠宰牛羊,牧养马匹,画个葫芦也只是个样子。
途中涉水,智慧使我迷惘不已。
不识不知,我该如何走向前方?
狂妄地屈从于才华之言又随之遗忘。
各种表现都似乎相同,所有的努力都显得虚妄。
要承载的是那份天真的真相。

注释:

  • 雀跃:雀鸟跳跃,形容欢快的样子。
  • 拊髀:拍打大腿,表示兴奋或激动。
  • 支离:形体不完整,零散。
  • 屠牛牧马:屠宰牛羊与放牧马匹,纷繁的生活场景。
  • 葫芦:这里比喻事物的表面,与内涵无关。
  • 圣智:智慧,常指高明的见解。
  • 狂屈才言:放纵自己的才华,倾诉不切实际的言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姬翼,元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其诗作多表现个人情感与对世事的感悟,常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内心的迷茫与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元代,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内心的迷惘。诗人通过对生活琐事的描绘,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感皇恩·雀跃拊髀行》是一首充满生动意象的诗作,诗中通过雀跃、推门等细节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激动与对生活的思考。开篇的“雀跃”与“拊髀”便将一种欢快而又微妙的情感传递给读者,似乎在表达一种对生活的热爱。然而,接下来的描述逐渐转向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困惑,尤其是“齿缺支离未偎傍”一句,突显了生活的不完美与孤独感。

“屠牛牧马,画个葫芦依样”的比喻则更进一步,揭示了表面繁忙与内心空虚的矛盾。诗人在这里反映了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与内心精神世界的失落之间的冲突。随后的“涉程途圣智生迷惘”则是对智慧的反思,理智未必能引导出正确的方向,反而使人陷入迷惑。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在最后几句中得以升华,诗人对虚妄的反思,促使读者思考什么是真正的生活与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雀跃拊髀行,推门放杖。
    描述了快乐的状态,带有一种轻松的气息。

  2. 齿缺支离未偎傍。
    暗示生活的破碎和孤独。

  3. 屠牛牧马,画个葫芦依样。
    表达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与表面的虚假。

  4. 涉程途圣智生迷惘。
    批判智慧在生活中的无用,反而引发迷茫。

  5. 不识不知,如何趣向。
    质疑自我定位与未来方向。

  6. 狂屈才言又还忘。
    批判自我放纵与无意义的表达。

  7. 百般呈似,种种施为俱妄。
    指出各种努力的虚妄与无效。

  8. 要承当的的天真相。
    强调对真相的渴望与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葫芦”隐喻生活的表面与实质的区别,增强了诗的深意。
  • 对仗:诗句中对称的结构使得情感更加丰富。
  • 排比:通过“百般呈似,种种施为”展示了丰富的情感层次。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个人的迷惘与对理想的追求为主题,揭示了生活的矛盾与对真实价值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雀跃:自由与欢乐的象征。
  • 支离:象征生活的破碎。
  • 葫芦:表面与内在的对比。
  • 迷惘:象征对未来的不确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雀跃”一词在诗中表示什么? A. 悲伤
    B. 欢快
    C. 忧愁
    答案:B

  2. 诗中提到的“葫芦”象征什么? A. 真实
    B. 表面
    C. 财富
    答案:B

  3. 诗人通过“屠牛牧马”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生活的热爱
    B. 对物质的追求与内心的空虚
    C. 对自然的向往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比较《感皇恩·雀跃拊髀行》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表达了对生活的不同感悟。李白的豪放与奔放,姬翼的迷惘与思考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不同的个人情感与社会态度。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