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时间: 2025-01-11 09:57:02

风软逗轻寒。

白露嫦娥静碧天。

人比秋光清倍彻,悠然。

曲转高歌并月圆。

少长集群贤。

胜事行云聚亦难。

薄酒一樽须尽醉,流连。

花影玲珑满画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乡子
风软逗轻寒。
白露嫦娥静碧天。
人比秋光清倍彻,悠然。
曲转高歌并月圆。
少长集群贤。
胜事行云聚亦难。
薄酒一樽须尽醉,流连。
花影玲珑满画栏。

白话文翻译:

风柔和而带着一丝寒意,
白露时节,嫦娥在静谧的碧蓝天空中。
人比秋天的光景更加清晰透彻,感到悠然自得。
曲调迂回,伴着明月高歌。
年轻与年长的人齐聚一堂,
这样的美好时光如同聚集的云彩一般难得。
薄酒一樽,应该尽情畅饮,
在花影玲珑的画栏中流连忘返。

注释:

字词注释:

  • 风软逗轻寒:风柔和,带着丝丝寒意。
  • 白露:指农历秋季的一个节气,天气渐凉,露水增多。
  • 嫦娥: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月亮女神。
  • 曲转高歌:歌曲悠扬婉转,伴着高挂的明月。
  • 薄酒一樽:一小壶酒。
  • 流连:留恋,贪恋。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白露”和“嫦娥”都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意象,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和月亮的美丽,常常与团圆和思乡之情相联系。“嫦娥”尤其与中秋节密切相关,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琬,清代女诗人,生于清代康熙年间,因其才华横溢而受到当时文人的推崇。她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丽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白露时节,正值秋天,诗人在这个时节通常会感受到一种清冷的气候和浓厚的思乡情绪,结合当时社会的氛围,表达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友谊的向往。

诗歌鉴赏:

《南乡子》展现了秋季的宁静与美好,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优雅的意象,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感融为一体。开篇以“风软逗轻寒”引入,描绘了柔和的秋风,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微寒的氛围,接着以“白露嫦娥静碧天”进一步深化了秋天的意象,嫦娥在此不仅是月亮的象征,更代表着一种孤独而美丽的情感。

“人比秋光清倍彻,悠然”这句展现了诗人对人际关系的珍视,人与自然的交融,让人倍感清晰与宁静。接下来的“曲转高歌并月圆”则表达了诗人与友人聚会时的欢愉,音乐和月光交融,营造出一种温馨的团圆气氛。

整首诗在描绘美好景色的同时,蕴含了对友情和时光的珍惜。诗的最后一句“花影玲珑满画栏”则以花影为结尾,既是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也暗含对流逝时光的感慨,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留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风软逗轻寒:描绘了秋风的细腻感受。
  2. 白露嫦娥静碧天:秋天的嫦娥与天色映衬,形成宁静之美。
  3. 人比秋光清倍彻,悠然:人们的心境比秋光更为清澈,表现出一种淡然的态度。
  4. 曲转高歌并月圆:音乐与明月交融,营造出欢快的氛围。
  5. 少长集群贤:各年龄层的人聚在一起,体现了社交的温暖。
  6. 胜事行云聚亦难:好时光如同云彩般难得,珍惜此刻。
  7. 薄酒一樽须尽醉:劝饮薄酒,表达对快乐时光的渴望。
  8. 流连:沉浸在美好的时光中。
  9. 花影玲珑满画栏:花影的美丽充满了整个画栏,象征着美好与留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比作清彻的秋光,增强了形象的生动感。
  • 拟人:将“风”赋予了柔和的性格,增添了情感。
  • 对仗:诗中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作者对秋天宁静美景的喜爱,对友情的珍惜,以及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轻盈和变化,带来季节的转变。
  • 嫦娥:象征着孤独与美丽,寄托着对团圆的向往。
  • 月圆:象征着团圆和完整,表达了人们对美好时光的渴望。
  • 薄酒:象征着友情和欢聚时光的珍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嫦娥”象征什么?
    A. 朋友
    B. 孤独与美丽
    C. 秋天
    D. 酒

  2. 诗中“薄酒一樽须尽醉”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忧伤
    B. 友情与欢愉
    C. 对自然的向往
    D. 对工作的热爱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表达了对酒、月亮的感慨与对友谊的珍惜。
  • 苏轼的《水调歌头》:同样涉及月亮和团圆的主题。

诗词对比:

  • 蔡琬与李白的作品在意象上有相似之处,均运用了月亮作为情感表达的载体,但蔡琬的诗更注重细腻的情感和自然景色的结合,李白则更多表现豪情壮志和孤独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

以上是对《南乡子》这首诗的详细分析与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诗歌的内涵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