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四首)》

时间: 2025-01-22 15:27:39

蝍蛆素甘带,鸱鸮喜餐鼠。

蛇长即吞象,猬小能制虎。

鹰鹯与鹥鹅,生同被毛羽。

胡不念同类,搏击苦相侮。

鸳鸯好文彩,畴能怜爱汝。

¤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蝍蛆素甘带,鸱鸮喜餐鼠。
蛇长即吞象,猬小能制虎。
鹰鹯与鹥鹅,生同被毛羽。
胡不念同类,搏击苦相侮。
鸳鸯好文彩,畴能怜爱汝。

白话文翻译:

蝍蛆(蝇蛆)吃得很甜,鸱鸮(猫头鹰)却乐于捕食老鼠。
长蛇能吞下大象,小刺猬却能对抗老虎。
鹰、鹯(猎鹰)和鹥鹅,都是同样的羽毛。
为何不想着同类,互相争斗,互相侮辱?
鸳鸯(一种水鸟)以美丽的羽毛著称,怎能不怜爱你呢?

注释:

  • 蝍蛆:蝇蛆,通常指蝇的幼虫,常被认为是肮脏的象征。
  • 鸱鸮:猫头鹰,夜间活动的猛禽,捕食鼠类。
  • 蛇长即吞象:比喻强大者可以吞噬弱小者。
  • 猬小能制虎:象征小者也可以抵御强者,表现出勇敢。
  • 鹰鹯与鹥鹅:暗示生物同属于同一类别,强调同类之间的关系。
  • 胡不念同类:反问,寓意应当珍惜同类,不应互相残杀。
  • 鸳鸯好文彩:鸳鸯象征美丽与爱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乌斯道,明代诗人,少有记载,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见称。其作品常思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倡导和谐共处。

创作背景:这首诗在社会动荡的背景下写成,反映了诗人对生存竞争的思考,对同类相残的忧虑,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动物,借以反映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表现了对生命、对同类的深刻思考。诗中用多种动物的特征和行为作为比喻,揭示了在强者与弱者之间的生存法则,以及同类相残的无奈。

首联用蝍蛆与鸱鸮的对比,突显了自然界中弱者的无辜与强者的残酷,接着通过蛇与象、猬与虎的对比,表现出在不同层次的生物中,弱者也能在特定情况下反抗强者,传达出一种对抗不公的精神。然后,诗人通过鹰鹯与鹥鹅的并列,强调了生物之间的联系与共同性,借此引出对人类社会的反思,质疑人们为何不珍视与同类之间的关系,而是选择互相残杀。

最后,鸳鸯作为美的象征,既是对爱情的渴望,也隐喻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谐。整首诗既充满了对自然的观察,又深含哲理,激发读者对生命、同类及社会关系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蝍蛆素甘带:蝇蛆虽然看似肮脏,却也有其生存之道。
    2. 鸱鸮喜餐鼠:猫头鹰作为捕食者,体现了自然界的法则。
    3. 蛇长即吞象:长蛇的力量象征着强者的压制。
    4. 猬小能制虎:小刺猬的反抗,象征弱者的勇气。
    5. 鹰鹯与鹥鹅:强调同类生物间的相似性。
    6. 胡不念同类:对人类相互残杀的质疑。
    7. 鸳鸯好文彩:美丽的鸳鸯象征了珍贵的情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动物的行为比喻人类社会的竞争。
    • 对仗:如“蛇长即吞象,猬小能制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对比效果。
    • 反问:用反问句强调对人类行为的批判。
  •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反思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呼吁珍惜同类,反对互相争斗,弘扬和谐共处的理念。

意象分析:

  • 蝍蛆:象征社会中被忽视的弱者。
  • 鸱鸮:代表强者,捕食弱者。
  • 蛇与象、猬与虎:强者与弱者的对比,反映了生存的残酷。
  • 鹰鹯与鹥鹅:生物之间的同类关系,强调团结的重要性。
  • 鸳鸯:美好爱情的象征,寄托对人类情感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蝍蛆”指的是哪种生物? A. 蝇的幼虫
    B. 蛇
    C. 猫头鹰
    答案:A

  2. “胡不念同类”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同类的珍惜
    B. 对弱者的同情
    C. 对强者的羡慕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反映了对社会动乱的思考与无奈。
  • 白居易《问柳》:表现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关注。

诗词对比

  • 乌斯道与李白的作品在主题上都关注人类的生存状态,但李白更倾向于个体情感的表达,而乌斯道则侧重于社会关系的批判。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解析与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名作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