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凉·沪上中秋回忆去年中秋济垣兵事》
时间: 2025-02-04 15:29: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贺新凉·沪上中秋回忆去年中秋济垣兵事
作者:尹文敬
又到中秋节。最难忘危城烽火,去年今夕。
变起萧墙顷刻事,妻子仓惶诀绝。
空剩有杯盘罗列。家口流离无恙在,
喜今宵共赏团圞月。惊往事,萦心曲。
一场儿剧何匆促。似卢生邯郸梦醒,黄粱未熟。
水调歌头坡老叹,玉宇琼楼难托。
悟彻了悲欢圆缺。重对良宵重举酒,
把金卮重对姮娥说。枕中梦,休重续。
白话文翻译
又到中秋节。最让我难忘的是去年的烽火危城,正好是这一夜。
那时,家里发生变故,妻子和我仓促告别。
如今只剩下杯盘摆列在桌上。虽然家人流离失所,但幸好今晚能一起赏月。
往事让人惊觉,心中思绪缠绕。
一场儿戏何其匆促,像卢生在邯郸梦醒时分,黄粱梦还未成熟。
水调歌头中,坡老叹息,玉宇琼楼难以依托。
我明白了人生的悲欢离合。再次对着良宵举杯,
对着明月向嫦娥倾诉。梦中一切,已不再续。
注释
- 烽火:指战争的火光,象征着战乱和动荡。
- 萧墙:指家中墙壁,形容家庭的破碎与不安。
- 团圞月:指圆月,象征团圆和美好。
- 卢生:指《邯郸梦》中的卢生,寓意梦境与现实的交错。
- 水调歌头:李白的著名词作,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尹文敬,现代诗人,其作品常常关注社会现实,情感细腻,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中秋之际,诗人回忆去年的战乱,表达对家庭和谐的渴望以及对过去的反思。中秋是团圆的节日,但在动乱中,团圆的美好显得格外珍贵。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中秋的节令背景,结合个人的历史经历,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开篇即通过“危城烽火”引入,强烈的战争印记让人震撼。诗中反复提及的“往事”与“惊”字,显示出诗人对过去的深刻思考与不舍。
而“妻子仓惶诀绝”则表现出家庭破碎的无奈,伴随着“空剩有杯盘罗列”,让人感受到一种孤寂与失落。尽管身处动荡中,诗人依然寄希望于中秋的圆月,象征着团圆的愿景。“喜今宵共赏团圞月”表达了对当下团聚时刻的珍惜。
结尾处的“把金卮重对姮娥说”,进一步深化了诗的情感,嫦娥象征着美好与理想,诗人通过对月的倾诉,寄托了对未来的期望和对现实的思考。整首词在悲伤与希望之间游走,情感真挚,极富感染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又到中秋节”:引出时令背景,设定诗的主题。
- “最难忘危城烽火”:强调去年的战乱带来的深刻印象。
- “妻子仓惶诀绝”:表现因战乱而产生的家庭离散。
- “家口流离无恙在”:尽管经历动荡,仍然有幸团聚。
- “惊往事,萦心曲”:往事如烟,心中难以忘怀。
- “似卢生邯郸梦醒,黄粱未熟”:引入卢生的故事,喻示美梦未成。
- “水调歌头坡老叹”:引用古诗词,反映人生哲理。
- “重对良宵重举酒”:重新把酒言欢,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修辞手法:
- 比喻:诸如“黄粱未熟”比喻梦想未能实现。
- 对仗:如“悲欢圆缺”对比人生的无常。
- 意象:月亮、酒杯等意象交织,营造出浓厚的情感氛围。
-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围绕着中秋的团圆与过去的痛苦,表达了对家庭的思念与对未来的希望,反映出战乱带来的影响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意象分析
- 月亮:象征团圆与美好,是中秋的核心意象。
- 杯酒:代表欢聚与祝福,承载着对生活的热爱。
- 妻子与家庭:体现着对亲情的渴望和对战争带来的破坏的哀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尹文敬
- C. 白居易
- D. 杜甫
-
诗中提到的“黄粱未熟”指的是什么?
- A. 美梦未成
- B. 生活富足
- C. 家庭团圆
- D. 战乱不断
-
诗中“再次对着良宵举杯”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过去的怀念
- B. 对未来的期望
- C. 对现实的无奈
- D. 对亲情的渴望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 李白
- 《静夜思》 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比如李白的《水调歌头》与尹文敬的这首词都以月亮为主题,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团圆的期盼,但李白更多地表达了豪放与洒脱,而尹文敬则更为细腻,蕴含了悲伤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唐宋诗词选》
- 《现代诗歌鉴赏》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