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卯1891首春偕邱仙根工部长兄俊臣广文等游火山新岩 其一》
时间: 2025-04-28 17:49: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枕山中别有天,
灵泉流火几千年。
杖头日近回峰接,
足下云生古洞连。
鸟宿疏林巢对月,
猿啼深坞树拖烟。
钟声直透三清境,
举首徘徊兴欲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奇特而美丽的山中世界。诗人描述了在玉枕山中,似乎有一个别样的天地,灵泉如火般流淌,已经流淌了几千年。随着游览的深入,诗人走近了回峰,阳光透过杖头照耀而来,脚下的云气与古老的洞穴连接在一起。鸟儿在稀疏的树林中栖息,与明月相对,而猿猴在深邃的谷底啼叫,树木在烟雾中摇曳。钟声传递到三清境,诗人抬头沉思,徘徊间感到兴奋,仿佛要成为仙人。
注释
- 玉枕山:指代一座如同玉枕般的山,形状或色彩特殊。
- 灵泉:指神奇的泉水。
- 杖头:手杖的顶端,意指诗人靠着杖行走。
- 回峰:可能为某个特定的山峰。
- 古洞:古老的洞穴,象征着神秘与悠久。
- 三清境:道教中指代仙境或天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赖世观(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心灵感受。他的诗风清新,常以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著称。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1891年,正值清朝末期,社会动荡、政局不稳。诗人选择游览火山新岩,可能是为了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感悟。通过描写大自然的美景,表达对世俗的超脱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奇妙与诗人内心的向往。开头的“玉枕山中别有天”一句,便设定了一个神秘而优雅的空间,暗示着与世隔绝的仙境。接着,诗人用“灵泉流火几千年”描绘了泉水的流动与神奇,显示出自然的永恒与变化。接下来的两句,通过“杖头日近回峰接,足下云生古洞连”,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诗人通过行走与观察,感受到自然的生命力。
后半部分的描写尤为生动,鸟儿栖息、猿猴啼叫,描绘了生动的森林景象,“钟声直透三清境”则引入了道教文化,暗示追求内心宁静的理想。整体来看,诗歌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向往仙境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玉枕山中别有天:描绘了一个独特的山中仙境,给人以深远的联想。
- 灵泉流火几千年:泉水的灵动与久远,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自然的神秘。
- 杖头日近回峰接:阳光透过杖头,山峰的相接,表现了空间的层次感。
- 足下云生古洞连:脚下的云气与古洞相连,暗示着探索与发现。
- 鸟宿疏林巢对月:鸟儿在月光下栖息,展现了静谧的夜晚。
- 猿啼深坞树拖烟:猿猴的啼叫与烟雾交织,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意境。
- 钟声直透三清境:钟声的传递,象征着道教的精神追求。
- 举首徘徊兴欲仙:诗人抬头沉思,表露出对仙境的渴望。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多种修辞,如比喻(“灵泉流火”)、拟人(“鸟宿疏林”)、对仗(“杖头日近”与“足下云生”),丰富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的美景,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道教文化的认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枕:象征着高贵与美好。
- 灵泉:代表着生命与灵动。
- 云:象征着自由与变幻。
- 钟声:传递着宁静与哲思。
- 鸟与猿:生动体现自然生命的存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杜甫
B. 赖世观
C. 李白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灵泉”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生命与灵动
C. 战争
D. 历史 -
“举首徘徊兴欲仙”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
B. 无奈
C. 渴望超脱与理想
D. 对现实的厌倦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庐山谣》
- 王勃《滕王阁序》
诗词对比: 在王维的《鹿柴》中,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而李白的《庐山谣》则更加豪放,体现了诗人的壮志与气概。两者都与赖世观的诗歌相互映衬,共同展现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独特的山水情怀与人文关怀。
参考资料
- 《清代诗歌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唐诗三百首》
- 赖世观相关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