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兰溪亭》

时间: 2025-01-27 03:09:40

帆落溪风转,山明雾雨收。

登临本乘兴,惝恍却生愁。

独雁竟安往,潜鱼不可求。

何年定归计,复此过扁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登兰溪亭
作者: 赵鼎 〔宋代〕

帆落溪风转,山明雾雨收。
登临本乘兴,惝恍却生愁。
独雁竟安往,潜鱼不可求。
何年定归计,复此过扁舟。

白话文翻译:

帆船停泊在溪边,微风轻轻吹动,山峦在雨雾中显得清晰。
我登上亭子本是为了兴致,但却感到恍惚而忧愁。
孤雁究竟飞向何方,水中潜藏的鱼也难以寻觅。
何年才能确定归期,再次经过这扁舟呢?

注释:

  • 帆落:帆船停泊,帆落下。
  • 溪风转:溪水边的风轻轻转动。
  • 登临:登上高处,指登上亭子。
  • 惝恍:恍惚,模糊不清的状态。
  • 独雁:孤雁,指一只孤独的雁。
  • 潜鱼:在水中潜伏的鱼,形容难以寻觅。
  • 归计:归来的计划或打算。
  • 扁舟:小舟,指水上行舟。

典故解析:

该诗并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孤雁”和“潜鱼”可以理解为孤独和难以捉摸的象征,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不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鼎(公元1080年-公元1160年),字孟頫,号惭愧,南宋著名词人,擅长词作。他的作品具有清新、自然的风格,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赵鼎的晚年,他在政治上经历了诸多波折,内心充满了对人生的思索与感慨。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和内心的忧愁有着深刻的联系,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迷茫。

诗歌鉴赏:

《登兰溪亭》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抒发个人情感相结合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舟帆停泊、溪风轻拂的宁静画面,展现了自然的美好。然而,随着情感的深入,诗人内心的惆怅与愁苦逐渐浮现。诗中“惝恍却生愁”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感受,更揭示了他内心的复杂情绪,仿佛是在美好的自然中,无法摆脱现实生活的烦恼。

“独雁竟安往,潜鱼不可求”两句,诗人用孤雁和潜鱼的意象表达了孤独与无奈,雁的去处和鱼的藏身都无法捉摸,象征了人生的迷茫与无常。最后的“何年定归计”更是点出了诗人对未来的无奈和对归属的渴望,整首诗在清新的自然描绘中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帆落溪风转”描绘了自然景象,帆船停泊,微风轻轻吹动。
    • “山明雾雨收”通过雨后山色的清晰,营造出一种恬静的氛围。
    • “登临本乘兴”表达了诗人出游的初衷,他本是兴致勃勃地前来。
    • “惝恍却生愁”却因某种缘故陷入了忧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独雁竟安往”引发对孤独的思考,孤雁无处可去,象征诗人的迷失。
    • “潜鱼不可求”暗示了内心的无奈与追寻的困难。
    • “何年定归计”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
    • “复此过扁舟”则是对再次相遇的渴望。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比喻,孤雁和潜鱼象征了孤独和无法捉摸的人生。
    • 用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的音乐感,如“帆落溪风转,山明雾雨收”。
    • 拟人化的手法在“雁”和“鱼”的描写中展现了情感的复杂性。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反映了孤独、迷茫和对归属的渴望,情感真挚而深沉。

意象分析:

  • :象征着旅途与希望。
  • :代表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孤独的象征,代表离别与追寻。
  • :难以捉摸的象征,反映内心的孤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帆落溪风转”描绘了什么场景?

    • A. 船只在远方
    • B. 船只停泊在溪边
    • C. 船只被风吹走
  2. “独雁竟安往”中的“独雁”象征了什么?

    • A. 友谊
    • B. 孤独
    • C. 快乐
  3. 诗人对未来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充满希望
    • B. 感到迷茫
    • C. 毫不在意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赤壁赋》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赤壁赋》与《登兰溪亭》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前者更多地体现了对历史的思考,而后者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两者在主题和情感的表现上各有千秋,但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深刻思索。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
  • 《赵鼎诗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