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斋》

时间: 2025-01-11 13:55:48

小斋无物足游观,石砚瓷壶一两端。

听雨恰宜千个竹,钞诗合带一分寒。

静中生意窗前草,悟后心香案上兰。

好是匡山排闼入,朝朝把作画图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斋无物足游观,
石砚瓷壶一两端。
听雨恰宜千个竹,
钞诗合带一分寒。
静中生意窗前草,
悟后心香案上兰。
好是匡山排闼入,
朝朝把作画图看。

白话文翻译:

在我这小小的书斋里,没什么可游玩观赏的,
只有一两件东西,石砚和瓷壶。
听着雨声,正好适合竹子摇曳的声音,
写诗时,寒意似乎也融入其中。
静谧中,窗前的野草似乎孕育着情思,
悟出道理后,心中如同案上的兰花香气。
最美的是匡山的景色从窗外映入,
每天都将这幅画面欣赏。

注释:

  • 小斋:指小型的书房或书斋。
  • 石砚:用于写字的石制砚台。
  • 瓷壶:用来盛水或茶的瓷器。
  • 千个竹:形容雨声如竹林摇曳,生动而宜人。
  • 钞诗:抄写诗歌。
  • 心香:心中的情感和思绪,兰花的香气象征高洁的情操。
  • 匡山:指的是风景名胜,表示自然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淑,清代诗人,生于文人世家,擅长诗词,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其诗风清新脱俗,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借斋》是诗人在闲适的生活中写下的,反映了他对书斋生活的热爱和内心的宁静追求。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往往向往隐逸生活,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书斋生活,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借斋》展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开篇“无物足游观”三字,既反映了书斋的简朴,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在这小小的空间内,诗人并不需要太多的物质享受,反而在于心灵的充实与自然的感悟。

“听雨恰宜千个竹”,雨声与竹影交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生动的氛围,显示了诗人对自然声音的敏感与喜爱。接着“钞诗合带一分寒”,在抄诗的过程中,诗人感受到一丝丝寒意,表明了创作时的专注与内心的清冷。

“静中生意窗前草”,窗前的野草在寂静中孕育着情思,暗示诗人的情感与思考在平淡中滋生。而“悟后心香案上兰”中,兰花的香气象征着高洁的情操,表达了对纯洁内心的追求。

最后两句“好是匡山排闼入,朝朝把作画图看”,诗人以匡山的美景作结,强调自然之美与生活的和谐,强调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清新,展现了诗人宁静而深邃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小斋无物足游观:小书房里没有多余的物品可供游玩观赏。
  2. 石砚瓷壶一两端:书房里仅有一两件器物,石砚和瓷壶。
  3. 听雨恰宜千个竹:听雨的声音正好配得上千竹摇曳的意象。
  4. 钞诗合带一分寒:抄写诗作时,感受到一丝寒意,暗示创作的清冷。
  5. 静中生意窗前草:在静谧中,窗前的野草孕育出情思。
  6. 悟后心香案上兰:领悟后,心中如同案上的兰花般高洁。
  7. 好是匡山排闼入:最美的是匡山的景色从窗外映入。
  8. 朝朝把作画图看:每天都把这幅美丽的画面欣赏。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心香”比喻内心的情感和思绪。
  • 拟人:如“听雨恰宜千个竹”,雨声与竹影仿佛有生命。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较为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书斋的简单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在简朴的环境中寻找心灵的慰藉,展现了高洁的情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斋:象征内心的宁静与简朴生活。
  • 石砚、瓷壶:象征文人生活的基本工具,体现书卷气。
  • :象征坚韧与高洁,反映自然之美。
  • 兰花:象征高洁的品德与情操。
  • 匡山:象征自然美景,寄托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借斋》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范淑
    •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器物有哪些?

    • A. 书籍和笔
    • B. 石砚和瓷壶
    • C. 笔筒和墨水
  3. 诗中的“心香”指的是什么?

    • A. 物质的享受
    • B. 内心的情感与思考
    • C. 自然的香气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借斋》与李白的《静夜思》均体现了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但《静夜思》更侧重于对故乡的思念,而《借斋》则强调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观察与感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