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旱》
时间: 2025-02-04 15:35: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悯旱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鸣鸠唤雨知唤晴,
水车夜啼声彻明。
乖龙嬾睡未渠醒,
阿香推热呼不应。
下田半湿高全圻,
幼秧欲焦老差碧。
书生所向便四壁,
卖浆逢寒步逢棘。
还家浪作饱饭谋,
买田三岁两无秋。
一门手指百二十,
万斛量不尽穷愁。
小儿察我惨不乐,
旋沽村酒聊相酌。
更哦子美醉时歌。
焉知饿死填沟岳,
水车哑哑止复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干旱导致的困境的感慨。鸣鸠的叫声似乎在召唤雨水,然而却只有晴天。水车在夜里啼鸣,声音清晰却无用。乖龙懒懒地睡着,未能苏醒过来。阿香在一旁推着热水,却无人回应。田地半湿而高处却干裂,幼苗快要枯焦而老苗却还是青翠。书生向四周望去,只有四壁空荡,卖浆的生意在寒冷中艰难,走路时也满是荆棘。回家后只能想着如何填饱肚子,买田三年却没有一场秋收。手指一百二十块地,却有着万斛也无法解尽的愁苦。小孩看到我面带忧愁,便来村里喝酒聊聊天。而我更是在醉时唱歌,却不知饥饿会让我死于沟渠。水车发出哑哑的声响,仍然停着无法再作。
注释
字词注释
- 鸣鸠:一种鸟,叫声清晰,常被认为能预示天气变化。
- 水车:用于灌溉的工具,这里象征着干旱和农田的困境。
- 乖龙:指干旱的龙,寓意不雨的天气。
- 阿香:可能指一位农家女子,象征着劳动与希望。
- 幼秧:幼小的稻秧,象征着农作物的生长。
- 书生:读书人,象征着知识分子。
- 卖浆:指卖水,生计艰难。
- 一门:指家庭,暗示家中田地的困境。
- 万斛:形容数量极多,意味着愁苦无穷。
典故解析
- “乖龙懒睡”:古代传说中龙能呼风唤雨,若龙懒惰不醒,则说明天干物燥,象征着干旱的自然现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尤其擅长描写农村生活和自然景色。他的诗作品常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关注社会民生。
创作背景
《悯旱》创作于干旱的农作季节,反映了当时农村生活的艰辛,透过个人的感受展现出对自然灾害的无奈与痛苦。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农民对天气的渴求,也反映了社会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
诗歌鉴赏
《悯旱》展现了作者对干旱的深切关怀和对农村生活的真实描绘。诗中描绘了鸣鸠在呼唤雨水,却只能迎来晴天的无奈情境,展现了自然与人类生存之间的矛盾。夜晚的水车发出的声音,似乎在诉说着农田的困境,而乖龙的懒惰则暗示了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无能为力。
诗中的意象分明,幼秧的枯焦与老苗的翠绿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不同生命阶段的脆弱与坚韧。作者通过书生的视角,反映出知识分子对社会困境的无能为力,进一步加深了诗歌的悲剧色彩。最后,诗人以小儿的天真与酒酌歌唱的场景,带来一丝人情味,体现了即便在困境中仍然渴望生活的希望。
整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对仗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性和画面感,表现出农民对生活的执着和对未来的渴望。通过这些描绘,诗人传达出对干旱的深切同情和对人类命运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鸣鸠唤雨知唤晴:鸣鸠的叫声预示着雨水的期盼,却只带来晴天。
- 水车夜啼声彻明:水车在夜里发出的声音清晰,但没有带来实际的帮助。
- 乖龙嬾睡未渠醒:干旱的龙懒于苏醒,象征着缺水的状态。
- 阿香推热呼不应:阿香的努力得不到回应,暗示人们对于自然的无奈。
- 下田半湿高全圻:田地的半湿与高处的干裂形成鲜明对比,反映自然的不平衡。
- 幼秧欲焦老差碧:幼苗的焦枯与老苗的翠绿形成对比,展现生命的脆弱。
- 书生所向便四壁:书生的视线只看到空荡荡的四壁,暗示对生活的无奈。
- 卖浆逢寒步逢棘:卖水的生意在寒冷中艰难,走路时充满障碍。
- 还家浪作饱饭谋:回家后只想着填饱肚子,生活的艰辛。
- 买田三岁两无秋:三年来买的田地没有一场秋收,象征着希望的落空。
- 一门手指百二十:家庭的田地虽然很多,但却无法解决生活的困境。
- 万斛量不尽穷愁:愁苦无法用万斛来衡量,暗示无穷的悲伤。
- 小儿察我惨不乐:小孩注意到我的愁苦,反映了家庭的困境。
- 旋沽村酒聊相酌:小孩邀请我喝酒聊天,带来一丝温暖。
- 更哦子美醉时歌:在醉意中唱歌,试图忘却烦恼。
- 焉知饿死填沟岳:谁能知道饥饿会导致死亡,反映生存的艰难。
- 水车哑哑止复作:水车的声音停了,象征着无奈的等待。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乖龙”比喻干旱的自然现象,生动形象。
- 拟人:将水车、鳴鸠等赋予人的情感,使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更加紧密。
- 对仗:诗中使用了许多对仗的句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干旱的忧虑与无奈,反映了农民生活的艰辛,以及对自然的渴求与对人类命运的思考。诗中透出一种对生活的坚持与希望,尽管现实困苦,仍然不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鸣鸠:象征着对雨水的渴望与无奈。
- 水车:象征着农田的灌溉与生命的希望。
- 幼秧:代表着脆弱生命的坚韧与希望。
- 书生:象征知识分子的无奈与对社会的关心。
- 小儿:象征着纯真与对生活的乐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鸣鸠唤雨”指的是哪种情况?
A. 鸟儿叫声
B. 渴望下雨
C. 只会叫晴天
D. 以上都是 -
“幼秧欲焦老差碧”的意思是什么?
A. 幼苗快要枯死而老苗依旧翠绿
B. 幼苗长得很好而老苗无所谓
C. 幼苗和老苗都很干枯
D. 幼苗和老苗都很茂盛 -
诗中“书生”象征着什么?
A. 知识分子的无奈
B. 农民的生活
C. 自然的力量
D. 酒的美好
答案
- D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困境的忧虑。
- 李白的《将进酒》:展现了在困境中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诗词对比
- 杨万里《悯旱》与杜甫《春望》:两者都对自然灾害表达了深切的关注,但杨万里的诗更侧重于个人的生活困境,而杜甫的诗则反映了国家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
通过这样的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在面对社会问题时的不同视角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