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晓湖上三首 其三
六月西湖锦绣乡,
千层翠盖万红妆。
都将月露清凉气,
并作侵晨一喷香。
白话文翻译:
在六月的西湖,风景如画,
成千上万的绿色盖住了大地,红花点缀其中。
所有的花草都沐浴在月露的清凉之中,
一起在清晨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香气。
注释:
- 锦绣乡:形容西湖的美丽景色,像绣品一样精致美丽。
- 千层翠盖:指湖面上的绿叶层层叠叠,形成一片绿色的覆盖。
- 万红妆:形容盛开的红花无数,宛如华丽的妆饰。
- 月露:指夜间的露水,清凉而湿润。
- 侵晨:指清晨来到,逐渐明亮的时刻。
- 喷香:形容花草散发出的香气。
典故解析:
此诗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典故,但体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细腻的观察。西湖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象征着美丽与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山水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常以描写自然风光和生活情趣为主,流派上属于“山水诗”。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杨万里晚年,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他在西湖游玩时,受到湖光山色的启发,创作了这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清晓湖上三首 其三》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西湖的美丽景色。诗的开头“六月西湖锦绣乡”,直接点出西湖的美丽,结合“锦绣”二字,展现出西湖如同精美绣品般的细腻与瑰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下来的“千层翠盖万红妆”,用丰富的色彩描绘了湖面与岸边的丰富植物,绿色的叶子层层叠叠,红色的花朵则点缀其间,形成一幅生动的画面,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五彩斑斓的仙境。
诗的后半部分“都将月露清凉气”,展现出清晨的宁静与清新,月露的清凉气息弥漫在空气中,令人感到心旷神怡。最后一句“并作侵晨一喷香”则将清晨的气息与花草的香气结合,营造出一种诗意的氛围,让人仿佛能嗅到那清新的香气,感受到自然的魅力。
整首诗不仅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更传达了一种轻松愉悦的生活态度。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将自然的美与人的感受紧密结合,展现出一种和谐共生的意境,令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宁静与愉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六月西湖锦绣乡:六月的西湖,景色如锦绣般美丽。
- 千层翠盖万红妆:湖面上的绿叶像层层盖子,红花则如万千妆饰。
- 都将月露清凉气:所有花草都沐浴在月夜的露水中,享受清凉的气息。
- 并作侵晨一喷香:这些花草在晨曦初露时,纷纷散发出芳香的气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西湖比作锦绣乡,形象生动。
- 对仗:前两句构成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花草仿佛有了生命,能够散发香气,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本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美感,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赞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湖:象征着自然美。
- 月露:代表清凉与静谧。
- 翠盖:象征生命与繁茂。
- 红妆:代表美丽与多姿多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六月西湖”所指的是什么地方?
- A. 西湖
- B. 昆明湖
- C. 太湖
-
“千层翠盖万红妆”中的“翠盖”指的是什么?
- A. 绿色的花
- B. 绿色的树叶
- C. 水面
-
诗中提到的“月露”有什么特点?
- A. 温暖
- B. 清凉
- C. 干燥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将杨万里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庐山谣》进行对比,杨万里的诗更注重细腻的自然描写,而李白则更多表达了壮阔的山水气势,虽然主题皆为自然美,但风格迥异。
参考资料: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 《古代诗词选评》
- 《杨万里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