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阳丘其高,神祇并位。
既奠厥玉,既奉厥醴。
亦有嘉德,克相毖祀。
旨酒载爵,以成熙事。
白话文翻译:
阳丘高耸,众神齐聚。
已经奉上美玉,已经敬献甘醴。
还有美好的德行,能够共同守护祭祀。
美酒满杯,以成大事。
注释:
- 阳丘:指祭祀的地方,通常是高地或祭坛。
- 神祇:指神灵、神明。
- 奠:献上,奉献。
- 厥:他的,指代前面的名词。
- 嘉德:美好的品德。
- 毖祀:谨慎地进行祭祀。
- 旨酒:美酒,醇美的酒。
- 载爵:盛酒的器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郊庙朝会歌辞是宋代的官方祭祀诗歌,主要用于朝会、祭典活动,反映了当时的礼仪文化和宗教信仰。作者身份较为复杂,主要是由官方集体创作。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绍兴二十八年,正值宋朝时期,国家相对稳定,皇权强盛。祭祀活动是国家政治和宗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诗中通过描绘祭祀场景,表达对神明的敬仰和对美德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祭祀阳丘的庄严场景,表现出对神明的崇敬和对美德的追求。开头两句以“阳丘其高,神祇并位”引入,强调了祭祀场所的崇高和神明的齐聚,给人一种庄重的感觉。接着“既奠厥玉,既奉厥醴”描绘了祭品的丰富,表明祭祀的用心良苦和对神明的诚意。第三句“亦有嘉德,克相毖祀”则引入了德行的概念,强调祭祀不仅仅是物质的奉献,更重要的是道德和精神的寄托。最后一句“旨酒载爵,以成熙事”则以美酒的盛举,象征着丰盛的祭祀成果,暗喻国家的繁荣昌盛。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具有宗教性质,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德行和祭祀文化的重视,诗中流露出的敬意和希望,使得整个祭祀场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阳丘其高,神祇并位:强调祭祀的地点高大,象征神灵的崇高地位。
- 既奠厥玉,既奉厥醴:表达了对神明的虔诚,强调祭品的丰富性。
- 亦有嘉德,克相毖祀:强调道德的重要性,指出祭祀应以美德相辅相成。
- 旨酒载爵,以成熙事:通过美酒的描绘,象征国家的繁荣和祭祀的成功。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奠厥玉,奉厥醴”,整齐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象征:阳丘象征着神圣和崇高,酒则象征着繁荣和喜庆。
-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表达了对神明的敬仰和对美德的追求,突显了祭祀文化的深厚底蕴。
意象分析:
- 阳丘:象征着神圣和崇高,是祭祀的理想地点。
- 神祇:代表着超自然的力量,体现人们对神灵的信仰与依赖。
- 美玉与甘醴:象征着人们对神明的尊重和诚意。
- 旨酒:象征着丰盛与繁荣,暗示着国家的昌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阳丘其高”中的“阳丘”指的是: A. 低洼的地方
B. 高耸的祭祀地点
C. 普通的山丘
D. 河流的支流 -
诗中提到的“嘉德”主要是指: A. 财富
B. 美好的品德
C. 神灵的恩赐
D. 祭品的丰富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可以与《春江花月夜》的意境进行对比,分析两者在祭祀和自然景色描写上的异同,感受不同诗人的风格和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文观止》
- 《中国古代祭祀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