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晦日闻莺》

时间: 2025-04-27 14:49:05

忆得东风汎蕙兰,晓窗红树听绵蛮。

如何却到深秋节,尽日犹啼修竹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得东风汎蕙兰,晓窗红树听绵蛮。
如何却到深秋节,尽日犹啼修竹间。

白话文翻译:

我还记得春天的东风吹拂着蕙兰花香,清晨的窗前,红树下听着绵延的鸟鸣。可是怎么到了深秋时节,整天依然听到莺鸟在修竹间啼鸣呢?

注释:

  • 东风:指春天的风,象征着春暖花开。
  • :泛,漂浮、飘荡的意思。
  • 蕙兰:一种香草,象征着美好、高雅。
  • 晓窗:清晨的窗户,代表早晨的宁静。
  • 红树:红色的树,可能指枫树等秋冬季节的树木。
  • 绵蛮:形容鸟叫声的绵长。
  • 深秋节:深秋的季节,代表着一年接近尾声的时刻。
  • 修竹:形态修长的竹子,象征清雅与坚韧。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东风”与“深秋”之间的对比,展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迭,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怀念和对秋天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喻良能,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切感悟,擅长描绘季节变换中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秋季,诗人可能在感受到深秋的萧瑟与寂静时,回忆起春天的美好,抒发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春天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七月晦日闻莺》通过对春秋两季的对比,营造出一种回忆与感慨交织的情感氛围。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春天的生机盎然,东风吹拂,蕙兰花香,清晨的窗前,红树林下,鸟儿的歌声绵延不绝,体现了春的活力和美好。而后两句则下转,表达了诗人对深秋的感叹,时光荏苒,春去秋来,尽管季节已然变换,但依然能听到莺鸟在竹间啼鸣,充满了对过去的留恋与不舍。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忆得东风汎蕙兰:回忆春天的东风,带来蕙兰的芳香。
  • 晓窗红树听绵蛮:在清晨的窗前,听着红树下鸟儿的绵长歌声。
  • 如何却到深秋节:不知不觉竟已是深秋的时节。
  • 尽日犹啼修竹间:整天仍然听到莺鸟在修竹间啼鸣。

修辞手法:

  • 对比:春与秋的对比,表现出时光的无情。
  • 拟人:鸟儿的啼鸣赋予了自然以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秋时节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流逝岁月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短暂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风: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蕙兰:代表优雅与美好。
  • 红树:象征秋天的成熟与凋零。
  • 修竹:象征坚韧与清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东风”象征什么?
    A. 冬天 B. 春天 C. 秋天 D. 夏天

  2. 诗人在诗中回忆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A. 冬天 B. 春天 C. 秋天 D. 夏天

  3. “尽日犹啼修竹间”中“犹”字的意思是?
    A. 仍然 B. 停止 C. 结束 D. 开始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by 孟浩然:描写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 《秋夕》 by 杜牧:表达秋天的寂寥与思念。

诗词对比:

  • 《春晓》《七月晦日闻莺》都是描绘季节变迁的诗作,前者充满了春天的生机,后者则带有对春天的怀念与对秋天的感慨,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