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梅后从太湖出吴江归烂溪一路桃花盛开口占》

时间: 2025-01-25 23:41:21

千岩古树几浮槎,数尽寒英起暮霞。

百曲清溪归亦好,五湖春水遍桃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千岩古树几浮槎,
数尽寒英起暮霞。
百曲清溪归亦好,
五湖春水遍桃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自然景象:在千山万岩间,古树参天,几只小舟在水面上漂浮;寒冷的冬天刚刚过去,夜幕降临时,天空中升起了绚丽的晚霞;蜿蜒的清溪回归也是一种美好,五湖的春水中,桃花盛开,犹如春天的使者。

注释:

  • 千岩:指众多高山,形容自然景观的壮丽。
  • 古树:古老的树木,象征着岁月的沧桑和自然的长久。
  • 浮槎:指小船,古代用竹子或木头做的筏子。
  • 寒英:指寒冬中的梅花,象征坚韧与美丽。
  • 暮霞:傍晚的彩霞,形容美丽的自然景色。
  • 百曲清溪:形容蜿蜒曲折的小溪,暗示自然的灵动与柔美。
  • 桃春:指桃花盛开的春天,象征生机与希望。

典故解析:

  •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梅花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常常被用来寄托诗人的情感。
  • 桃花:桃花在古代诗词中常被用作春天的象征,代表着美丽、爱情和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叔承,明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其作品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春季,作者在游览太湖时,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与春天的气息,因而写下此诗,表达了他对春天和自然景色的赞美。

诗歌鉴赏:

王叔承的这首《看梅后从太湖出吴江归烂溪一路桃花盛开口占》以优美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自然景色。诗中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从“千岩古树”到“桃春”,每一句都渗透着对自然的热爱。诗人通过描绘古树、晚霞、小溪等元素,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和谐美。尤其是“百曲清溪归亦好”,不仅仅是一种景致的描写,更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归属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与生动的描写,将春天的气息与自然的美感融为一体,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诗词解析:

  • “千岩古树几浮槎”:开篇即以“千岩古树”展示了大自然的雄伟,几只小舟漂浮在水面上,增添了生动的气息。
  • “数尽寒英起暮霞”:将梅花与晚霞结合,表明严冬已过,春天的到来。
  • “百曲清溪归亦好”:蜿蜒的溪水回归自然的美好,暗示了生命的循环和归属。
  • “五湖春水遍桃春”:最后一句总结了春天的美,桃花盛开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千岩古树”比喻自然的雄伟。
  • 对仗:诗中的句式结构整齐,展现了工整的美感。
  • 意象:诗中多用自然景象作为意象,传递了诗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春天的赞美和对自然的热爱,传达了诗人渴望亲近自然、享受生活的情感。

意象分析:

  • 古树:象征着沉稳与恒久。
  • 寒英:代表着坚韧与美丽。
  • 清溪: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柔美。
  • 桃花:寓意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千岩”指的是什么?
    • A. 许多高山
    • B. 许多河流
    • C. 许多城市
  2. “百曲清溪”描述的是?
    • A. 直流的河流
    • B. 蜿蜒曲折的小溪
    • C. 汹涌的海洋
  3. 诗中的桃花象征着什么?
    • A. 冬天
    • B. 生机与希望
    • C. 过去的回忆

答案:1.A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王叔承与李白的春天描写,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王叔承更注重细腻的自然景象,而李白则更强调豪放的气概。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王叔承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