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杏花)》

时间: 2025-01-27 03:20:39

一片花飞春已减,那堪万点愁人。

可能春便负闲身。

细思愁不饮,却是自辜春。

且共一尊追落蕊,犹胜陌上成尘。

杯行到手莫辞频。

杏花须记取,曾与此翁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杏花)
作者: 李弥逊 〔宋代〕

一片花飞春已减,
那堪万点愁人。
可能春便负闲身。
细思愁不饮,却是自辜春。
且共一尊追落蕊,
犹胜陌上成尘。
杯行到手莫辞频,
杏花须记取,曾与此翁邻。

白话文翻译:

春天已经减退,一片花瓣飞舞,
满地的愁苦让人难以忍受。
或许是春天对我这闲适的身影感到失望。
细细想来,这些愁苦并不是饮酒所能解脱的,
而是我自己对春天的辜负。
不如和朋友一起把落下的花蕊追逐,
这比在路上与尘土为伴要好得多。
酒杯在手,不必推辞频频干杯。
杏花啊,你要记得,曾与我做邻居的老翁。

注释:

  • 花飞: 花瓣飘落的意思,象征春天的结束。
  • 愁人: 愁苦的人,代表诗人内心的忧伤。
  • 闲身: 指悠闲的生活状态。
  • 辜春: 辜负春天,意为没有珍惜春天的美好。
  • 一尊: 指酒杯,表示酒的量。
  • 落蕊: 指落下的花蕊,象征春日的美好。
  • 成尘: 变为尘土,比喻失去生命的美好。
  • : 邻居,表示人与人之间的亲近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其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及人情世态,情感细腻,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创作背景:

《临江仙(杏花)》创作于春天,诗人在春日的杏花飘落中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生发出对生活的感慨与愁苦。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自己生活态度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临江仙(杏花)》通过描绘春天的杏花,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内心深处的愁苦。开头的“一片花飞春已减”便直接点明了时节的变迁,花的飞舞象征着美好事物的逝去,唤起读者对春天短暂的惋惜。接下来“那堪万点愁人”,则传达出诗人对自身情绪的无奈,愁苦似乎无处不在。

诗中“细思愁不饮”,暗示诗人对饮酒解愁的无奈和反思,认为愁苦其实是自己辜负了美好的春天。而“且共一尊追落蕊”,则展现了诗人希望与朋友共享美好时光的愿望,追逐落花的意象构成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画面。

最后两句“杏花须记取,曾与此翁邻”,表达了人际关系的珍贵,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亲近与温情。整首诗在愁苦中透出几分温暖,既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深情眷恋,也体现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片花飞春已减:春天已经减退,花瓣飘落,象征春的结束。
  2. 那堪万点愁人:满地的愁苦让人难以承受,表现诗人的忧伤。
  3. 可能春便负闲身:或许春天对我这悠闲的状态感到失望,暗示诗人内心的不安。
  4. 细思愁不饮,却是自辜春:细想愁苦无法通过饮酒解除,反而是对春天的辜负。
  5. 且共一尊追落蕊:与朋友共同追逐落下的花蕊,展现与自然的和谐美。
  6. 犹胜陌上成尘:这比在尘土中徘徊要好,表达对美好时光的渴望。
  7. 杯行到手莫辞频:酒杯在手,不必推辞,劝说朋友畅饮。
  8. 杏花须记取,曾与此翁邻:杏花,你要记得与我做邻居的老翁,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修辞手法:

  • 比喻: “一片花飞”比喻春天的流逝。
  • 对仗: 诗句结构工整,形成对称美感,如“细思愁不饮”与“却是自辜春”。
  • 拟人: 杏花被赋予了记忆的能力,体现人与自然的情感交流。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生活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情谊。诗人在愁苦中寻找慰藉,展现了对生命的思考与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杏花: 象征春天的美好与短暂,代表着青春与生命的活力。
  2. 落蕊: 代表着逝去的美好,体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3. : 代表着酒,象征友谊与欢聚的时刻。
  4. : 代表人与人之间的亲近,反映出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一片花飞春已减”中的“春已减”是什么意思? A. 春天已经来临
    B. 春天已经结束
    C. 春天很美好
    D. 春天没有变化

  2. 诗中“且共一尊追落蕊”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孤独的哀伤
    B. 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C. 对饮酒的热爱
    D. 对友谊的轻视

  3. “杏花须记取,曾与此翁邻”中“邻”指的是什么? A. 朋友
    B. 亲人
    C. 邻居
    D. 伴侣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 杜甫
  • 《桃花源记》 — 陶渊明
  • 《春夜喜雨》 — 杜甫

诗词对比:

  1. 杜甫《春望》: 同样描写春天的诗,但更多地反映出时局的艰难与诗人内心的沉重,与李弥逊的轻微愁苦形成对比。
  2. 陶渊明《桃花源记》: 描绘了一个理想的桃花源,与李弥逊对现实的反思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李弥逊研究》

通过以上内容的解读与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临江仙(杏花)》这首诗的深刻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