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倅成老挽诗二首》

时间: 2025-01-27 03:18:08

末俗轻浮甚,斯人有古风。

持身无表襮,为吏极清通。

学似武平一,仕如张长公。

龟趺宜篆刻,潜德照无穷。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王倅成老挽诗二首 王炎 〔宋代〕

末俗轻浮甚,斯人有古风。 持身无表襮,为吏极清通。 学似武平一,仕如张长公。 龟趺宜篆刻,潜德照无穷。

白话文翻译:

在末世风气轻浮至极的背景下,这个人却保持着古人的风范。 他为人处世不张扬,作为官员极为清廉通达。 他的学问如同武平一那样深厚,仕途则像张长公那样平稳。 他的美德如同龟趺上的篆刻,虽不显眼却影响深远。

注释:

  • 末俗:指末世的风气。
  • 轻浮:不稳重,不踏实。
  • 古风:古代的风范和道德标准。
  • 表襮:外表的炫耀和张扬。
  • 清通:清廉通达。
  • 武平一:可能指某位学问深厚的古人,具体人物不详。
  • 张长公:可能指某位仕途平稳的古人,具体人物不详。
  • 龟趺:古代碑座上的龟形雕刻,象征长寿和稳固。
  • 篆刻:指刻在龟趺上的文字,这里比喻美德的记载。
  • 潜德:不显露的美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炎,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他的诗作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风格清新自然,注重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王炎为某位已故的官员或朋友所作的挽诗,表达了对逝者高尚品德和学问的敬仰,以及对其不张扬、清廉为官的赞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逝者品德和学问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古风的向往和对清廉为官的推崇。诗中“末俗轻浮甚,斯人有古风”一句,直接对比了当时社会的轻浮风气与逝者的高尚品德,突出了逝者的与众不同。后文通过比喻和典故,进一步强化了逝者的美德和学问,如“学似武平一,仕如张长公”,以及“龟趺宜篆刻,潜德照无穷”,都深刻地描绘了逝者的形象,使其美德如同篆刻在龟趺上的文字,虽不显眼却影响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末俗轻浮甚,斯人有古风。”:首句直接指出当时社会的轻浮风气,与逝者的高尚品德形成对比。
  2. “持身无表襮,为吏极清通。”:描述逝者为人处世不张扬,作为官员极为清廉通达。
  3. “学似武平一,仕如张长公。”:通过典故比喻逝者的学问和仕途。
  4. “龟趺宜篆刻,潜德照无穷。”:用龟趺上的篆刻比喻逝者的美德,虽不显眼却影响深远。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末俗的轻浮与逝者的古风,突出逝者的高尚品德。
  • 比喻:用龟趺上的篆刻比喻逝者的美德,形象生动。
  • 典故:通过武平一和张长公的典故,强化逝者的学问和仕途。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逝者高尚品德和学问的赞美,以及对清廉为官的推崇。通过对比、比喻和典故,展现了逝者的与众不同和深远影响。

意象分析:

  • 末俗:象征当时社会的轻浮风气。
  • 古风:象征高尚的品德和道德标准。
  • 龟趺:象征长寿和稳固,比喻逝者的美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末俗轻浮甚”指的是什么? A. 当时社会的轻浮风气 B. 逝者的轻浮行为 C. 作者的轻浮态度 答案:A

  2. “龟趺宜篆刻”中的“龟趺”象征什么? A. 长寿和稳固 B. 轻浮和不稳重 C. 学问和仕途 答案:A

  3. 诗中提到的“武平一”和“张长公”分别比喻什么? A. 学问和仕途 B. 轻浮和稳重 C. 美德和品德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泊船瓜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清廉为官的向往。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通过对往事的回忆,展现了高尚的品德和学问。

诗词对比:

  • 王炎的《王倅成老挽诗二首》与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都表达了对清廉为官的推崇,但王炎的诗更侧重于对逝者品德的赞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炎的诗作,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介绍了宋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有助于理解王炎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