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踏枝八首 其三 和忍寒用阳春韵》

时间: 2025-01-10 22:33:36

轻梦如烟飘欲坠,几度惊回,辗转难成寐。

惘惘情怀中夜起,青灯照影寒于水。

泪尽何曾关恤纬,雾暝云昏,端合重门闭。

凄绝当时歌舞地,黄埃散漫春憔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轻梦如烟飘欲坠,几度惊回,辗转难成寐。
惘惘情怀中夜起,青灯照影寒于水。
泪尽何曾关恤纬,雾暝云昏,端合重门闭。
凄绝当时歌舞地,黄埃散漫春憔悴。

白话文翻译

轻轻的梦如同烟雾般漂浮,快要坠落,几次被惊醒,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在惆怅的情感中我夜里起身,青灯下的影子比寒水还要冷。
泪水已尽,谁曾关心我的忧愁?雾气弥漫,云雾昏沉,正好是重重的门关闭。
那时的歌舞场景已是凄凉,黄沙漫天,春天也因此而憔悴。

注释

  • 轻梦:轻柔的梦。
  • 如烟:比喻梦境的缥缈。
  • 辗转难成寐: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 惘惘情怀:惆怅、迷惘的情感。
  • 青灯照影寒于水:青色的灯光照耀下的影子比水面更冷。
  • 泪尽何曾关恤纬:泪水已经流尽,又有谁曾关心我的忧伤呢?
  • 重门闭:形容内心的封闭与孤独。
  • 凄绝:凄凉、绝望。
  • 黄埃:黄沙,象征着荒凉与凋零。
  • 春憔悴:春天的憔悴,暗示生机的消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丁宁,近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意象著称。其作品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情感的深入挖掘。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近代,社会动荡不安,个人情感与社会背景密切相关。诗人通过个体的情感反映了时代的忧虑和无奈。

诗歌鉴赏

整首诗的情感深邃而复杂,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开篇便以“轻梦如烟飘欲坠”引入,营造出一种梦幻而又脆弱的氛围,暗示着诗人在梦与现实之间的徘徊。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的内心挣扎愈发明显,“辗转难成寐”不仅体现了失眠的状态,更暗示了思绪的纷繁复杂。

“青灯照影寒于水”一句,既描绘了静谧的夜晚,也反映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助。青灯下的影子,象征着诗人的自我审视,内心的寒冷与孤单。接下来的“泪尽何曾关恤纬”,直接揭示了诗人对外界冷漠的无奈,情感的倾诉似乎无人倾听。

最后两句“凄绝当时歌舞地,黄埃散漫春憔悴”,则将个人的情感上升到对时代的沉思。曾经的繁华已成往事,如今只有黄沙漫天,春天的生机被无情的现实所摧残,整体营造出一种时光流逝后的凄凉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轻梦如烟飘欲坠:梦境如烟,轻盈飘散,预示着易逝的美好。
  2. 几度惊回,辗转难成寐:多次被惊醒,反复辗转,难以入睡,表现内心的焦虑。
  3. 惘惘情怀中夜起:在迷惘的情感中,夜里起身,暗示心绪不宁。
  4. 青灯照影寒于水:青灯下的影子比水更冷,象征孤独与凄凉。
  5. 泪尽何曾关恤纬:泪水已尽,又有谁在乎我的悲伤?
  6. 雾暝云昏,端合重门闭:迷雾和昏暗的云,象征内心的封闭与孤独。
  7. 凄绝当时歌舞地:曾经的歌舞场景如今凄绝。
  8. 黄埃散漫春憔悴:黄沙弥漫,春天因而憔悴,暗示生命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轻梦如烟”将梦境比喻成烟,表现其虚幻。
  • 拟人:如“泪尽何曾关恤纬”,赋予泪水情感。
  • 对仗:如“惘惘情怀”“青灯照影”,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个人的情感经历,反映了人对生活的无奈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表达了对社会变迁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希望与幻灭。
  • 青灯:象征孤独与反思。
  • 泪水:象征悲伤与无奈。
  • 黄埃:象征荒凉与失落。
  • 春天:象征生机与希望,憔悴则暗示生机的消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轻梦如烟”比喻了什么?

    • A. 梦境的脆弱
    • B. 梦境的真实
    • C. 梦境的持久
    • D. 梦境的恐怖
  2. 诗人在夜里起身是因为?

    • A. 害怕黑暗
    • B. 内心的惆怅
    • C. 想喝水
    • D. 听到声音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

诗词对比

  • 丁宁的《鹊踏枝八首 其三》和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现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但丁宁更侧重于内心的孤独与情感的深邃,而李清照则更强调女性的细腻与柔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近现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流派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