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踏枝 其二 和冯延巳》

时间: 2025-01-10 22:04:33

一曲高歌声欲裂。

血色罗裙,舞袖双翻折。

唱到阳关声渐歇。

两眉细蹙肠千结。

山下行人山上月。

班马萧萧,山水流幽咽。

燕子梁间相对说。

人生常是悲生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曲高歌声欲裂。血色罗裙,舞袖双翻折。唱到阳关声渐歇。两眉细蹙肠千结。山下行人山上月。班马萧萧,山水流幽咽。燕子梁间相对说。人生常是悲生别。

白话文翻译:

一曲高亢的歌声似要撕裂天空。那血色的罗裙,舞动的袖子翻飞折叠。唱到《阳关三叠》的时候,歌声渐渐停止。她的眉头微微皱起,心中千结万缕。山下走过的人,山上的月亮在照耀。班马嘶鸣,山水之间流淌着幽幽的哀伤。燕子在梁间相对低语,人生常常是悲伤的离别。

注释:

  • 欲裂:形容歌声高亢激昂,似乎要撕裂空气。
  • 血色罗裙:形容舞者的裙子颜色鲜艳,像鲜血一样,暗示舞蹈的激情与悲伤。
  • 阳关:指的是《阳关三叠》,这是一首古曲,常用来表达离别之情。
  • 细蹙肠千结:意为眉头微皱,心中充满了千般忧虑和思绪。
  • 班马:指的是马的叫声,带有伤感的情绪。
  • 幽咽:形容流淌的水声细腻而带有悲伤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顾随,近现代诗人,擅长古诗词,深受传统文化影响,其作品多以抒情和描绘自然景观为主。

创作背景:此诗写作于顾随的创作高峰期,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诗中表达了对人生离别的感慨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诗歌鉴赏:

这首《鹊踏枝 其二》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舞者在高歌时的狂热与内心的孤独。开头便以“高歌声欲裂”引入,瞬间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音乐的力量在此刻被放大。接下来的描写中,鲜艳的“血色罗裙”与翻飞的“舞袖”相结合,生动地表现了舞者的激情和美丽。然而,随着歌声的渐歇,情感逐渐转向忧伤,描绘出一种离别的无奈和心灵的纠结。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丰富,山下的行人、山上的月亮、班马的哀鸣、燕子的低语,构成了一幅动情的画面,展现出离别的悲伤和人生的无常。特别是“人生常是悲生别”这一句,点明了整首诗的主题,强调了人们在追求美好与欢愉时,常常伴随着离别与悲伤的命运。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一曲高歌声欲裂”:描绘了歌声的强烈与激昂。
    • “血色罗裙,舞袖双翻折”:舞者的装束生动形象,展现出舞蹈的美感。
    • “唱到阳关声渐歇”:引入《阳关三叠》,象征着离别的情绪。
    • “两眉细蹙肠千结”:表达内心的复杂情感。
    • “山下行人山上月”:营造出一种孤独与思念的氛围。
    • “班马萧萧,山水流幽咽”: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相呼应。
    • “燕子梁间相对说”:燕子象征着离别与重聚的期盼。
    • “人生常是悲生别”:点明全诗的主题,人生往往伴随着悲伤的离别。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歌声比作要裂的声音,强化情感。
    • 拟人:燕子“相对说”,赋予生物以人类特征,增加情感的亲切感。
    • 对仗:如“山下行人山上月”,形成音韵的美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离别之痛与美好回忆的交织,展现了人们在欢乐与悲伤之间的挣扎。

意象分析:

  • 高歌:象征着热情、生命的高昂。
  • 血色罗裙:象征着美丽与激情,也暗示着悲伤与离别。
  • 山水:象征自然与人心的幽静,流动的水声承载着情感。
  • 燕子:象征着离别与团聚,也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阳关”指代什么? a) 一种花
    b) 一首古曲
    c) 一个地方

  2. “血色罗裙”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疼痛
    b) 美丽与激情
    c) 伤心

  3. “人生常是悲生别”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期待
    b) 离别的悲伤
    c) 快乐

答案

  1. b) 一首古曲
  2. b) 美丽与激情
  3. b) 离别的悲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阳关三叠》:王维的作品,表达离别情感。
  • 《离骚》:屈原的作品,探讨个人与命运的关系。

诗词对比

  • 顾随的《鹊踏枝 其二》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前者更侧重于离别的悲伤,而后者则强调豪放与乐观的精神,展示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人生观。

参考资料:

  • 《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楚辞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