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踏枝八首 其一 和忍寒用阳春韵》

时间: 2025-01-10 18:15:52

断雁零鸿凝望久,待得来时,消息仍如旧。

常日閒愁浓似酒,吟魂悄共梅花瘦。

心事正同堤上柳,剪尽还生,新恨年年有。

独倚危阑风满袖,朦胧淡月黄昏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断雁零鸿凝望久,
待得来时,消息仍如旧。
常日閒愁浓似酒,
吟魂悄共梅花瘦。
心事正同堤上柳,
剪尽还生,新恨年年有。
独倚危阑风满袖,
朦胧淡月黄昏后。

白话文翻译:

一只断翅的大雁,孤零零地望着远方,
等待着归来的时刻,消息却依然如故。
平日的闲愁浓烈如酒,
吟唱的灵魂悄然与梅花一同消瘦。
心中的忧愁就像堤岸上的柳树,
即便剪断了也会重新生长,新仇旧恨年年都有。
我独自倚靠着高高的栏杆,风满袖子,
朦胧的淡月在黄昏之后。

注释:

  • 断雁:指受伤或失去伴侣的雁,象征孤独与思念。
  • 零鸿:零散的鸿雁,表示孤独的状态。
  • 闲愁:闲暇时的愁绪,指无所事事时生出的忧虑。
  • 吟魂:吟唱的灵魂,指诗人的情感。
  • 梅花瘦:梅花因寒冷而显得瘦弱,象征着诗人的愁苦。
  • 堤上柳:堤岸上的柳树,象征柔弱而又坚韧的生命力。
  • 新恨年年有:新产生的怨恨每年都在,表达人生的无奈与愁苦。
  • 危阑:高高的栏杆,象征孤独的立场。
  • 淡月:朦胧的月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忧伤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丁宁,近代诗人,以其婉约的诗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其作品多描写个人情感以及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受传统诗词影响深厚。

创作背景:这首《鹊踏枝八首其一》写于一个特定的时刻,诗人在经历内心情感的挣扎与孤独时,借助自然景物表达自身的情感,体现了当时社会环境下人的孤独感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孤雁为开头,营造出一种孤独与思念的氛围。诗人通过“断雁”和“零鸿”的意象,传达了内心的寂寞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紧接着,诗人将日常生活中的闲愁比作浓烈的酒,让人感受到一股难以言表的忧伤。随着诗句的推进,吟唱的灵魂与梅花的瘦弱相互映衬,使得诗人的愁苦愈发显得脆弱而又深沉。诗中的“心事正同堤上柳”不仅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的情感状态,也引发了对生命力的思考:即便经历了剪断,依然有新的生长,这种矛盾的状态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坚持和对情感的执着。最后,诗人在黄昏之际,独自倚靠着栏杆,感受到风的轻拂和淡月的朦胧,仿佛在思考生命的意义与孤独的命运。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之间的复杂关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断雁零鸿凝望久:孤雁长时间凝视远方,暗示思念与等待。
  2. 待得来时,消息仍如旧:期待归来的消息却无改变,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
  3. 常日閒愁浓似酒:平日的愁苦如浓烈的酒,情感深重。
  4. 吟魂悄共梅花瘦:吟唱的灵魂与梅花的凋零相呼应,传达忧伤。
  5. 心事正同堤上柳:心事如同柳树,柔弱却顽强。
  6. 剪尽还生,新恨年年有:即使经历了痛苦,新的情感仍在不断产生。
  7. 独倚危阑风满袖:独自倚靠栏杆,感受到风的轻拂,象征孤独。
  8. 朦胧淡月黄昏后:黄昏后淡淡的月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忧伤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闲愁比作浓酒,形象生动。
  • 拟人:梅花被赋予了“瘦”的特征,增强了情感表达。
  • 对仗:如“新恨年年有”与“剪尽还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意的深度。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孤雁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往昔的追忆,同时也表现出对生命的坚韧和对情感的执着,反映了人在面对时间流逝时的无奈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孤独与思念。
  • :比喻愁绪的深重,传达了情感的复杂。
  • 梅花:象征坚韧与脆弱,体现了诗人的内心挣扎。
  • :象征柔弱而顽强的生命力,反映出人情的复杂。
  • :代表宁静与思考,营造出诗歌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断雁”象征什么?
    A. 孤独
    B. 快乐
    C. 成功
    D. 旅行

  2. “常日閒愁浓似酒”中的“酒”比喻什么?
    A. 生活
    B. 愁苦
    C. 友情
    D. 爱情

  3. 诗人最后倚靠在何处?
    A. 树下
    B. 河边
    C. 卷帘
    D. 危阑

答案

  1. A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1.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现了对亲人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对家国的忧虑。
  2. 李清照《如梦令》:与丁宁的作品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但李清照的诗更为直接和热烈。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近现代诗人研究》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