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踏枝四首 其四》

时间: 2025-01-10 22:01:56

太白孤明天欲曙。

枕角欢馀,渐际销魂苦。

无计留人人远去,斑骓嘶断空回顾。

龟兆桥南谁可语。

曲折年涯,曲折天涯路。

果信春风重作主,门前多种相思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鹊踏枝四首 其四
作者:张采庵

太白孤明天欲曙。
枕角欢馀,渐际销魂苦。
无计留人人远去,
斑骓嘶断空回顾。
龟兆桥南谁可语。
曲折年涯,曲折天涯路。
果信春风重作主,
门前多种相思树。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月光孤冷,天边即将破晓。
枕边的欢愉渐渐消散,心中满是苦楚。
无计可施,留不住远去的人,
斑马的嘶鸣在空旷中回响。
龟兆桥南有谁可以倾诉呢?
岁月漫长,人生路途又是曲折。
果然是春风的到来重新掌控一切,
门前又种下了满满的相思树。

注释

字词注释:

  • 太白:指明亮的月亮,常用来象征孤独与清冷。
  • 孤明:形容月光的孤独明亮。
  • 销魂苦:形容心中的忧愁难以释怀。
  • 斑骓:指斑驳的马,象征离别与思念。
  • 龟兆桥:可能是隐喻某种特定的地点,象征着往昔的记忆。
  • 相思树:象征着思念之情与爱情的寄托。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太白”常用来指代月亮,具有深厚的文化象征,月亮常与孤独、思念等情感相联系。“龟兆桥”作为地名,可能暗示着离别的痛苦,而“相思树”则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爱情意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采庵,近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但其作品在情感表达上细腻动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反映了诗人对于离别和孤独的深刻思考,表现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孤独与思念的主题。开头的“太白孤明天欲曙”便设置了一个清冷的氛围,孤独的月光照耀着即将到来的黎明,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枕角欢馀,渐际销魂苦”表现了诗人在经历欢愉之后,心中却充满了继续的苦楚与无奈。

“无计留人人远去”一句,传达了对离别的无力感,诗人面对亲人的远去感到无能为力。而“斑骓嘶断空回顾”,则通过马的嘶鸣增添了情感的深度,仿佛在诉说着离别的痛苦与对过去的追忆。接下来“龟兆桥南谁可语”一句,表达了诗人在孤独中渴望倾诉的心情,表现了人际关系的疏离。

最后,诗人通过“果信春风重作主,门前多种相思树”传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春风象征着新生与重生,而相思树的种植则是对爱情与思念的寄托,表现了对美好情感的渴望。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的感性与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太白孤明天欲曙:描绘了清晨时分,孤独的月光仍在,暗示着即将来临的白天。
  • 枕角欢馀,渐际销魂苦:在欢愉中沉浸,却又渐渐被苦楚所侵扰,表现了情感的复杂。
  • 无计留人人远去:对离别的无奈,表达了对他人的深切思念。
  • 斑骓嘶断空回顾:马的嘶鸣在空旷中回荡,象征着对过去的追忆与失落。
  • 龟兆桥南谁可语:在孤独中渴望倾诉,却无人与之分享。
  • 曲折年涯,曲折天涯路:人生道路的复杂与曲折,暗示着生活的不易。
  • 果信春风重作主:春风的到来带来新的希望与生机。
  • 门前多种相思树:种下思念的树木,象征着对情感的寄托与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春风重作主”,将春风比作掌控一切的力量。
  • 拟人:拟人化的描述使得自然景象更具情感。
  • 对仗:如“曲折年涯,曲折天涯路”,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孤独与思念的描绘,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对美好情感的渴望,体现了人在时间流逝中的无奈与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太白:象征孤独与思念。
  • 斑骓:象征离别与过去的回忆。
  • 相思树:象征爱情的寄托与思念的延续。
  • 春风:象征生机与新的开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太白孤明”中“太白”指代什么?

    • A. 星星
    • B. 月亮
    • C. 太阳
    • D. 大海
  2. 诗中提到的“相思树”象征什么?

    • A. 离别
    • B. 友谊
    • C. 爱情与思念
    • D. 生命
  3. “无计留人人远去”表现了诗人的什么心情?

    • A. 快乐
    • B. 无奈
    • C. 兴奋
    • D. 绝望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离骚》屈原
  • 《相思》王维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鹊踏枝四首 其四》在情感的表现上更加细腻,李白的诗中更多的是对故乡的思念,而张采庵则是对离别与孤独的深思,展示了不同的情感层次。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精粹》
  • 《近现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