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翁承赞漆林书堂诗》

时间: 2025-02-04 17:04:29

轺车故国世应稀,昔日书堂二纪归。

手植松筠同茂盛,

身荣金紫倍光辉。

入门邻里喧迎接,列坐儿童见等威。

却对芸窗勤苦处,举头全是锦为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翁承赞漆林书堂诗
萧项 〔唐代〕

轺车故国世应稀,
昔日书堂二纪归。
手植松筠同茂盛,
身荣金紫倍光辉。
入门邻里喧迎接,
列坐儿童见等威。
却对芸窗勤苦处,
举头全是锦为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驾着马车回到故国的日子已经很少了,曾经的书堂在岁月中已经回归。亲手种植的松树和竹子都茂盛生长,自己荣华富贵,光彩夺目。走进门里,邻里热情地迎接,坐在一起的孩子们都对我尊敬有加。然而,面对那窗外的勤勉与艰辛,抬头仰望,看到的都是锦缎般的衣裳。

注释:

  • 轺车:指的是一种有顶的马车,古代常用的交通工具。
  • 故国:指的是作者的故乡。
  • 书堂:读书的地方,象征着学问和文化。
  • 松筠:松树和竹子,象征着高洁与坚韧。
  • 金紫:指的是荣华富贵,金色和紫色是古代高官的象征。
  • 芸窗:窗外的景象,可能指勤劳的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萧项,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回到故乡之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展现了对邻里热情的感激和对自己追求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作者回到故乡的经历,展现了岁月的流逝与人的变化。开头两句中,诗人以“轺车”和“故国”引入,表明回归的主题,感受到故乡的稀缺与珍贵。接下来的两句,诗人描绘了自己在故乡的成就,手植的松竹与个人的荣华,体现了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寓意着理想与现实的结合。通过对邻里的热情迎接和孩子们的敬仰,突显了人际关系的温暖和社会的和谐。而最后两句,诗人回望窗外的勤劳生活,内心却充满了对自身荣华的反思,意图表现一种对物质与精神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思,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既有对荣华富贵的自豪,也有对艰辛努力的敬重,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轺车故国世应稀:马车驶向故乡的机会变得稀少,暗示作者对故乡的怀念。
  2. 昔日书堂二纪归:曾经的书堂岁月已经过去两年,时间的流逝令人感慨。
  3. 手植松筠同茂盛:手种的松树和竹子茂盛生长,象征着作者的努力与成就。
  4. 身荣金紫倍光辉:自己身上的华贵服饰象征着荣华富贵,光彩照人。
  5. 入门邻里喧迎接:走进家门,邻里热情地迎接,表现出人际关系的温暖。
  6. 列坐儿童见等威:孩子们坐在一起,恭敬地看待作者,显示出尊敬之意。
  7. 却对芸窗勤苦处:面对窗外的辛勤生活,表达了对努力与艰辛的敬重。
  8. 举头全是锦为衣:抬头看到的都是华丽的服饰,象征着物质的富足。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对故乡的怀念与个人的成就形成鲜明对比。
  • 象征:松筠象征高洁,金紫象征荣华。
  • 拟人:诗中的“邻里喧迎接”赋予人情味。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对个人成就的自豪,以及对勤劳生活的敬重,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的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轺车:象征着回归与旅程。
  • 松筠:象征着坚韧与高洁的品格。
  • 金紫:象征着荣华富贵的外在表现。
  • 邻里:象征着人际关系的温暖。
  • 芸窗:象征着勤劳与现实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轺车”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马车
    • B. 一种船
    • C. 一种马匹
  2. 诗中“金紫”象征什么?

    • A. 感情
    • B. 荣华富贵
    • C. 贫穷
  3. 诗人回到故乡时,邻里对他的态度是?

    • A. 冷漠
    • B. 热情迎接
    • C. 不屑一顾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孤独。
  • 《春望》:描绘了国家的变化与个人的无奈,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与人心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