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庵四首》

时间: 2025-01-27 04:06:25

洞底草蒲绿作坡,松根况有茯苓多。

自能饱饭太平日,不学式微歌浩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云庵四首
作者:逍遥子 〔宋代〕
洞底草蒲绿作坡,松根况有茯苓多。
自能饱饭太平日,不学式微歌浩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洞底的草蒲青翠如坡,松树根部则生长着许多茯苓。自给自足,享受平静的生活,不必去学习那些流行的歌曲和豪放的歌声。

注释

  • 洞底:指洞穴的底部,通常是阴湿的地方。
  • 草蒲:一种植物,通常生长在湿润的环境中。
  • 松根:松树的根部。
  • 茯苓:一种药用真菌,生长在松树根部,常被用作食材。
  • 饱饭:指吃饱饭,生活富足。
  • 太平日:平安、宁静的日子。
  • 式微:衰微、衰落,通常指声势的减弱。
  • 浩歌:豪放的歌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逍遥子,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表现恬淡闲适的生活态度。他的诗歌风格简练、清新,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超然。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逍遥子隐居的环境中,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追求。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许多文人追求隐逸生活,逃避政治纷争,诗中表现出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活理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浮华的拒绝。诗的前两句以“草蒲”和“松根”描绘出一种清幽宁静的自然环境,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平静、美好生活的满足,反映出一种“知足常乐”的人生哲学。诗人选择不去追逐那些流行的、华丽的歌声,而是更愿意享受生活中的简单和真实,这种态度在宋代文人中非常普遍,显示了他们对于物质与精神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洞底草蒲绿作坡:描绘了洞底的草蒲生长茂盛,形成一片绿色的坡地,生动展现了自然的生机。
  2. 松根况有茯苓多:松树根部生长着茯苓,暗示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传达出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
  3. 自能饱饭太平日: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宁静生活的满足,强调了自给自足的幸福。
  4. 不学式微歌浩歌:诗人不愿追随世俗的流行歌曲,而选择沉浸在平静的生活中,表明了他对浮华的拒绝。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草蒲绿作坡”与“松根况有茯苓多”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草蒲、松根、茯苓等意象构成了一幅宁静自然的画面,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喜爱。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自给自足的生活与精神的平和,反映出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草蒲:象征自然的生机与纯朴。
  • 松根:代表坚韧与长久。
  • 茯苓:寓意健康与富足。
  • 太平日:象征安宁与幸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草蒲”生长在哪里?

    • A. 山顶
    • B. 洞底
    • C. 河边
    • D. 森林
  2. 诗人更喜欢哪种生活态度?

    • A. 奔波忙碌
    • B. 自给自足
    • C. 追逐名利
    • D. 享受奢华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王维的《终南山》:同样描绘了隐逸生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展现了宁静的心境。
  • 李白的《月下独酌》:则表现了对酒与孤独的思考,风格上更加豪放,与逍遥子的清淡生活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人传》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逍遥子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