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行船》
时间: 2025-02-04 15:40: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行船
作者:孙浩然 〔宋代〕
何处采菱归暮,
隔宵烟菱歌轻举。
白苹风起月华寒,
影朦胧半和梅雨。
脉脉相逢心似许,
扶兰棹黯然凝伫。
遥指前村,隐隐烟树,
含情背人归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傍晚归来的采菱人,隔着夜晚的烟雾轻声歌唱。白色的苹草在风中摇曳,月光下显得格外寒冷,朦胧的影子与梅雨交织在一起。心中情意绵绵,似乎在期待某个相逢。舟行缓缓,凝视着远方的村庄,隐隐约约的烟树在眼前浮现,情意绵绵,却又不得不背人而去。
注释
- 采菱:指采摘菱角的女子,常常与水边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 隔宵:意为隔了一夜,强调时间的推移。
- 白苹:白色的苹草,常生长于水边。
- 梅雨:指梅雨季节的细雨,给人一种湿润寒冷的感觉。
- 脉脉:形容柔情绵绵,目光流转。
- 扶兰棹:指用兰草做的船桨,暗指作者的舟行。
- 隐隐烟树:指远处村庄的朦胧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孙浩然,字子云,南宋时期的诗人,以抒情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风貌。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细腻,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创作于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乘舟游览,目睹了水乡的美丽景色,感受到归家的思绪,因而写下了这首富有情感的作品。
诗歌鉴赏
《夜行船》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作品,诗人通过描绘夜晚水乡的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归家的思念。整个诗歌在音韵上和谐,意境上深远,既有对美好景色的描绘,又蕴藏着浓厚的情感。开头以“何处采菱归暮”引入,便给人一种温柔而又惆怅的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静谧的夜晚,耳畔响起轻柔的歌声。
随着诗句的展开,白苹在风中摇曳,月光下的寒意透出一种孤独感,诗人通过“影朦胧半和梅雨”进一步增强了这种氛围,仿佛在说,生活的美好与孤独总是交织在一起。接下来“脉脉相逢心似许”则透露出诗人的情感期待,似乎在暗示着与某个特别人相逢的期盼,而这种情感在“遥指前村,隐隐烟树”中得到了升华。最后一句“含情背人归去”,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伤感,尽管心中满是柔情,却不得不背对着那份情感离去。
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细腻,展现了水乡夜晚的美丽和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何处采菱归暮”:在问,哪里有采菱的人在傍晚归来,表现出一种寻觅的情感。
- “隔宵烟菱歌轻举”:夜晚的烟雾中,有人轻声歌唱,传递着温柔的气氛。
- “白苹风起月华寒”:白苹随风摇曳,月光照耀下显得寒冷,描绘出夜晚的清冷。
- “影朦胧半和梅雨”:朦胧的影子与梅雨交织,营造出一种细腻而愁绪的氛围。
- “脉脉相逢心似许”:心中充满柔情,期待着某次相逢。
- “扶兰棹黯然凝伫”:用兰草做的船桨,诗人停驻凝视,表现出一种深沉的思考。
- “遥指前村,隐隐烟树”:远处的村庄和烟树,隐约而又清晰,象征着归家的方向。
- “含情背人归去”:诗人怀着满心情感,却不得不离去,传达出一种无奈的情感。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
- 拟人:如“烟菱歌轻举”,赋予菱角以人的情感。
- 比喻:用“白苹”比喻夜晚的清冷和孤独。
- 对仗:如“遥指前村,隐隐烟树”,加强了诗的节奏感与美感。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的赞美与对情感的细腻描绘,流露出诗人对归家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采菱:象征着水乡的生活和女性的柔美。
- 白苹:象征着洁净和孤独。
- 月华:象征着清澈和冷静的情感。
- 梅雨:象征着细腻的情感和生活中的苦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何处采菱归暮”的意思是?
- A. 采菱的人在寻找
- B. 采菱的人在归来
- C. 采菱的人在采摘
-
诗中“遥指前村,隐隐烟树”描绘的是什么?
- A. 清晰的村庄
- B. 朦胧的村庄
- C. 荒凉的村庄
-
诗歌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忧伤
- B. 思乡
- C. 欢快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津》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夜泊牛津》:同样描绘夜晚的情景,但更多的是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则是对家人的思念与忧愁。
两者都展现了夜晚的诗意和情感,但每首诗的情感基调和侧重点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古诗词赏析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