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山》

时间: 2025-02-04 15:47:29

秋浦分光来郡阁,清溪送影落征船。

翠微亭冠烟霞外,又遇携壶太守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浦分光来郡阁,
清溪送影落征船。
翠微亭冠烟霞外,
又遇携壶太守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浦江景色,晨光透过云雾洒向郡衙,一条清澈的小溪将夕阳的影子送到行船上。翠微亭矗立在烟霞之中,再次遇见了携壶而来的贤明太守。

注释:

  • 秋浦:指秋天的浦江,浦江流域的风景。
  • 郡阁:指地方政府的衙门。
  • 清溪:清澈的小溪。
  • :指水中映出的影子。
  • 征船:行驶的船只。
  • 翠微亭:亭子名,常用来指代风景秀丽的地方。
  • 烟霞:指云雾缭绕的美景。
  • 携壶:指携带酒壶,寓意饮酒作乐。
  • 太守:地方官员,常指郡守。

典故解析:

  • 郡阁:古代地方官府的象征,代表着权力与治理。
  • 太守:在古代,太守是地方的主要统治者,文人对其往往怀有敬仰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狄咸,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词作品流传较广,常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受到后世喜爱。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创作于作者游历秋浦时,描绘其所见的自然风光以及与太守的相遇,体现出对自然与人文的思考与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浦美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与人之间真挚情谊的向往。首句“秋浦分光来郡阁”以光影的变化引入,展现了秋天的清晨,光线透过云层洒落在郡阁上,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接着“清溪送影落征船”,溪水轻轻流动,映照出船只的影子,表现了水的灵动与自然的和谐。

第三句“翠微亭冠烟霞外”,翠微亭如同在云雾之中傲然屹立,展现出一种超然的气质,给人以美的享受。而最后一句“又遇携壶太守贤”,则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结合,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切感,表现了诗人对贤明统治者的敬仰与友好。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浦的美丽与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体现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秋浦分光来郡阁:描绘了秋天的光辉照耀着郡阁,营造出一种温暖而宁静的氛围。
  2. 清溪送影落征船:溪水的影子落在行驶的船上,展现了水的柔和与动态。
  3. 翠微亭冠烟霞外:翠微亭高耸于烟霞之中,象征着超然与清净。
  4. 又遇携壶太守贤:与太守相遇,暗示诗人与权贵的亲近,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秋浦分光”与“清溪送影”,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郡阁比作光辉的象征,突显权力的光辉。
  • 意象:通过自然景物和人的结合,展现和谐的画面。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描绘自然美景与人文情谊的和谐,传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贤者统治的期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希望与未来。
  • 溪水:代表着灵动与生活的流动。
  • :象征着休息与思考的空间。
  • 太守:象征着理想的统治者。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诗人对秋浦的赞美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句“秋浦分光来郡阁”中的“光”指的是什么?

    • A. 太阳光
    • B. 光辉
    • C. 月光
  2. 诗中提到的“太守”是指什么角色?

    • A. 地方官员
    • B. 农民
    • C. 商人
  3. “清溪送影落征船”描绘了哪种景象?

    • A. 船在航行
    • B. 水中的影子
    • C. 风吹过的感觉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可以将狄咸的《齐山》与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对比,前者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后者则更注重展现山水的静谧与诗人的内心情感,两者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但风格略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