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怨慢 戊戌二月寄拔可长兄杭州》
时间: 2025-01-22 06:43: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亭怨慢 戊戌二月寄拔可长兄杭州》
恨轻被红尘缠著。往岁湖山,似曾留约。梦里沧波,去帆摇曳向何托。竹窗灯火,欢笑地,浑如昨。畅好故园春,却孤我听莺栏角。萧索。恁苏堤柳色,犹倚翠腰新削。湔裙又近,有多少画桡芳酌。奈别后恻恻寒轻,怕征袂和人飘泊。漫细数归期,容易江莲香落。
白话文翻译:
我心中怨恨自己轻易被红尘缠绕。往年在湖山间,似乎曾经有约会。梦中看到波涛,帆船摇曳,不知该去向何方。竹窗下的灯火,欢乐的场景,仿佛和昨天一样。畅游故乡的春天,却只有我孤独地听着莺鸟在栏杆旁鸣叫,显得萧索。那苏堤的柳色,依然如新削的翠腰般婀娜。裙子又近,有多少画桡在芳香的美酒中欢酌。奈何离别后心中冷清,害怕行装漂泊在他乡。漫漫细数归期,轻易就像江莲的香气散落。
注释:
- 怨慢:怨恨轻易,意指对生活的无奈和缠绕。
- 红尘:指世俗的纷扰与烦恼。
- 浑如昨:一切似乎还是如同昨日。
- 苏堤:指苏堤春晓,杭州西湖著名景点。
- 寒轻:孤寂而清冷的心情。
典故解析:
- 苏堤:出自《白居易的诗句》,象征着美丽的自然风光与诗人的情感寄托。
- 江莲:象征离愁与思念,常用来表达对故乡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慎溶,清代诗人,擅长描写自然风光与人情冷暖,作品多体现对故乡的眷恋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戊戌年二月,正值作者在外漂泊,思念故乡与亲人的情感交织,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慨与对归期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长亭怨慢》充满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对离别的无奈。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红尘”、“沧波”、“竹窗灯火”等,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又真实的情感氛围。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内心的孤独与渴望,尤其是对“苏堤柳色”的描写,既是对美丽风景的赞美,也是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整首诗情感细腻而深刻,既有对生活的感慨,也有对未来的迷茫,展现了清代文人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恨轻被红尘缠著:表达对世俗烦恼的无奈。
- 往岁湖山,似曾留约:回忆与故人相约的美好时光。
- 梦里沧波,去帆摇曳向何托:梦境中对未来的迷惘,航向不明。
- 竹窗灯火,欢笑地,浑如昨:对过去欢乐时光的怀念。
- 畅好故园春,却孤我听莺栏角:虽有美景,却是孤独一人。
- 恁苏堤柳色,犹倚翠腰新削:描绘苏堤的美丽柳色,感叹时光的流逝。
- 湔裙又近,有多少画桡芳酌:回忆与友人一起饮酒作乐的情景。
- 奈别后恻恻寒轻,怕征袂和人飘泊:离别后的孤独与漂泊的惧怕。
- 漫细数归期,容易江莲香落:对归家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红尘”,形象生动。
- 拟人:通过“莺栏角”赋予鸟儿情感。
- 对仗:用“欢笑地”和“萧索”形成鲜明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无奈,展现了作者对时间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尘:象征世俗纷扰。
- 沧波:代表流动的时间与生活的变迁。
- 苏堤柳色:象征美好时光的记忆。
- 江莲:象征思念与离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红尘”指的是什么?
- A. 自然风光
- B. 世俗烦恼
- C. 精神追求
- D. 家乡情怀
-
“恨轻被红尘缠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A. 对生活的热爱
- B. 对世俗的无奈
- C. 对未来的期待
- D. 对友人的思念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比较李慎溶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两者同样表达了离别与思念的情感,但李慎溶更侧重于内心的孤独与对故乡的眷恋,而白居易则更强调自然景物与人情的交融。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