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时间: 2025-02-04 17:32: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龙吟
蒋敦复 〔清代〕
可怜宵梦无成,酒醒空倚秋灯语。
江湖十载,年光一昔,燕鸿来去。
帽影围青,衫痕剪碧,峭寒听雨。
甚水流花谢,人间天上,尽难着销魂处。
纵使魂销未尽,问潘郎鬓丝何许。
如今又况,飘零不似,少年心绪。
怨极愁多,无情有思,几回迟暮。
记宝钗楼上,黄昏小病,黯天涯路。
白话文翻译:
可怜的是,梦境未能成真,酒醒后独自倚靠在秋灯下诉说心事。
在江湖漂泊了十年,光阴如梭,燕子和鸿雁来去匆匆。
帽影围绕着青色的衣衫,衫上留下了剪裁的痕迹,寒冷的雨声在耳边响起。
无论是水流花谢,还是人间天上,都是难以触及的销魂之地。
即使灵魂的伤感未曾完全消散,问问潘郎,你的鬓发如今又是何处?
如今的我,更加飘零,心绪不再是年轻时的轻松。
怨恨愁苦,情感纠结,几度在暮色中徘徊。
记得在宝钗楼上,黄昏时分的轻病,黯淡的天涯路。
注释:
- 宵梦:夜间的梦境。
- 酒醒:酒醒后意识清醒。
- 江湖十载:在江湖中生活了十年。
- 帽影:帽子的影子。
- 衫痕:衣衫上的痕迹。
- 销魂处:令人神魂颠倒的地方。
- 潘郎:指诗中情人,可能是特指某位历史或文学人物。
- 宝钗楼:可能指某个具体的地点,带有怀旧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蒋敦复,清代诗人,生于道光年间,擅长诗词,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风貌,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这首《水龙吟》写于蒋敦复的晚年,反映了他对往昔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和对爱情的深情怀念。
诗歌鉴赏:
《水龙吟》是一首抒情的词作,诗人在这首词中通过对秋夜、江湖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感慨和对逝去爱情的追忆。开头几句通过“可怜宵梦无成”和“酒醒空倚秋灯语”传达出一种孤独和失落的情感。接下来的“江湖十载,年光一昔,燕鸿来去”则将个人经历与时间的流逝结合,表现出诗人对岁月的无奈与感慨。
诗中“帽影围青,衫痕剪碧,峭寒听雨”描绘了一个寂静的秋夜,既有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也映射出内心的孤寂与忧伤。接下来的“甚水流花谢,人间天上,尽难着销魂处”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展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失落。
最后几句中,诗人对往昔的怀念与现实的无奈交织在一起,尤其是对“潘郎”鬓丝的询问,透露出对失去爱情的深切思念和对青春流逝的感叹。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蒋敦复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可怜宵梦无成:表达了梦境未能成真,暗示了对理想的失落。
- 酒醒空倚秋灯语:酒醒后独自一人,借秋灯诉说心情,传达孤独感。
- 江湖十载,年光一昔:在江湖漂泊十年,时间如白驹过隙,感慨岁月流逝。
- 帽影围青,衫痕剪碧:细腻描绘了衣物的细节,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 甚水流花谢:无论是自然的变化还是人间的无常,均难以让人心安。
- 问潘郎鬓丝何许:对情人的思念,寓意对过去感情的追忆。
- 如今又况,飘零不似:现实与往昔的对比,感叹心绪不再如年轻时那般轻松。
- 记宝钗楼上:对往事的回忆,带有浓厚的怀旧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江湖十载”比喻人生经历。
- 拟人:如“寒听雨”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词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对称和和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青春流逝、爱情失落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美好往昔的追忆与对现实无奈的深思,体现出浓厚的抒情风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灯:象征孤寂和思念。
- 江湖:代表人生的漂泊与无常。
- 水流花谢:寓意美好的事物易逝。
- 宝钗楼:象征对往昔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可怜宵梦无成”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失落
- B. 快乐
- C. 愤怒
-
“江湖十载”中的“十载”指的是什么?
- A. 十年
- B. 十个月
- C. 十天
-
诗中提到的“潘郎”是指谁?
- A. 诗人的朋友
- B. 诗人的情人
- C. 诗人的家人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诗词对比: 蒋敦复的《水龙吟》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往事的缅怀与对现实的无奈,但前者更注重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后者则更多地表现了对爱情的深情和哀怨。两首词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都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技巧》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