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泉三首 其一》
时间: 2025-01-26 02:43:36意思解释
惠泉三首 其一
作者: 谈高祐 〔明代〕
原文展示:
峰峦背面竹松旁,选得川流天一方。
喷石乍惊飞雪冷,过池兼带落花香。
赞皇邮取江边递,桑苧留题云里坊。
役役风尘成底事,何如烹月翠微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山峰与竹松相伴的美丽景色,选定了一个靠近河流的地方。喷涌而出的石水让人意外,仿佛寒冷的飞雪降临;池水的波动带来了落花的香气。赞皇的邮差在江边递送邮件,桑树与苧麻在云里坊留下了题字。经历风尘的琐事,何如在青翠的房间中煮月亮呢?
注释:
- 峰峦:指山峰与山峦。
- 川流:指河流,形容流动的水。
- 喷石:喷涌而出的石水,可能指泉水或瀑布。
- 赞皇:地名,在今河北省赞皇县。
- 桑苧:桑树与苧麻,古人常用来比喻生活的平淡和雅致。
- 役役风尘:指繁忙的世俗事务。
典故解析:
- “烹月”:意为在月光下煮茶,象征一种闲适的生活方式,常用于喻指高洁的生活情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谈高祐,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作品多以山水诗为主,善于描绘自然之美和抒发内心情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渴望逃离世俗纷扰、追求宁静生活的心情。诗人可能在游历过程中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美好,因此写下了这首诗。
诗歌鉴赏:
《惠泉三首 其一》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如“峰峦背面竹松旁”,展现了诗人所处的环境的优美。川流、飞雪、落花等意象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生动的自然画面。
诗的前半部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而后半部分则转向对人世纷扰的思考。“役役风尘成底事”一句,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无奈与厌倦,反衬出与自然相处的宁静之美。“何如烹月翠微房”则是诗人向往的一种理想生活,隐喻着一种超脱尘世的高洁情趣。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感性的情感,呈现了一种对自然的向往与对生活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峰峦背面竹松旁”:描绘山峰与竹松的环境,展现自然的静谧。
- “选得川流天一方”:选择了一个河流环绕的美丽地方。
- “喷石乍惊飞雪冷”:石水喷涌而出,像飞雪般冷冽,营造出一种突如其来的美感。
- “过池兼带落花香”:水波荡漾,带来了落花的香气,增添了自然的生动。
- “赞皇邮取江边递”:提到邮差的工作,暗示世俗生活的繁忙。
- “桑苧留题云里坊”:桑树与苧麻的题字,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 “役役风尘成底事”:对世俗忙碌的反思。
- “何如烹月翠微房”: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渴望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喷石乍惊飞雪冷”,用飞雪比喻泉水的寒冷。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峰峦背面”与“竹松旁”。
- 拟人:如“落花香”,赋予自然以人性化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生活的反思,表达了诗人渴望逃离尘世纷扰、追求高洁生活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峰峦:象征自然的雄伟与宁静。
- 川流:象征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 飞雪:象征寒冷与意外之美。
- 落花:象征生命的脆弱与美丽。
- 月:象征宁静、高洁的生活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赞皇”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湖边
- B. 江边
- C. 山边
- D. 云里坊
-
“何如烹月翠微房”中“烹月”象征什么?
- A. 繁忙的生活
- B. 对自然的向往
- C. 高洁的生活情趣
- D. 追求财富
-
诗中“喷石乍惊飞雪冷”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A. 拟人
- B. 比喻
- C. 对仗
- D. 排比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王维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中杂诗》与谈高祐的《惠泉三首》均以自然为主题,前者侧重于景色的描绘,后者则更强调内心的情感与哲思。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谈高祐研究》
- 《中国古代山水诗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