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畏轩》

时间: 2025-01-11 09:59:25

树蕙余百亩,世兰当路岐。

清风一披拂,香气无不之。

纫为楚累佩,辱我幽靓姿。

小草生润底,雨露无恩私。

不入儿女玩,岁晚得自持。

所以古君子,清德畏人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树蕙余百亩,世兰当路岐。
清风一披拂,香气无不之。
纫为楚累佩,辱我幽靓姿。
小草生润底,雨露无恩私。
不入儿女玩,岁晚得自持。
所以古君子,清德畏人知。

白话文翻译:

这片百亩的蕙草生长茂盛,路旁的兰花正盛开。
清风轻轻拂过,芳香四溢,令人陶醉。
用这些植物编织成的佩饰,羞辱了我的幽雅姿态。
小草在湿润的土地上生长,雨露并不偏爱它们。
我不与儿女们同乐,岁末时节我能保持内心的宁静。
因此古代的君子,恪守清白的品德,生怕他人知晓。

注释:

  • 树蕙:指的是生长的蕙草,常用来象征清雅的品德。
  • 世兰:指路旁的兰花,象征高洁的情操。
  • 清风:象征自然的洗礼与内心的清净。
  • :编织的意思。
  • 楚累佩:楚国的装饰品,暗指华丽的外表。
  • 幽靓姿:指自己的幽雅美丽的姿态。
  • 不入儿女玩:不参与世俗的娱乐活动。
  • 岁晚得自持:在岁末时保持自我,不受外界影响。
  • 清德畏人知:君子保持德行,生怕别人知道,强调君子的谦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伯熊,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常蕴含哲理,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清畏轩》创作于作者隐居之际,反映了他对名利的淡泊与对品德的重视。在历史背景下,宋代社会重文轻武,士人追求清白的品德与高洁的情操。

诗歌鉴赏:

《清畏轩》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清白品德的追求和对世俗的超然态度。开篇以“树蕙余百亩,世兰当路岐”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的自然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暗示了他对清雅生活的向往。接着“清风一披拂,香气无不之”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的清新与宁静,香气的弥漫象征着高洁的品德。

在后面的诗句中,诗人通过“纫为楚累佩,辱我幽靓姿”表达了对华丽外表的拒绝,认为这些外在的装饰反而有辱于内心的优雅。小草的生长则象征着世间的平凡与不被珍视,雨露的无恩则暗示着对世俗的无情与冷漠。最后两句“所以古君子,清德畏人知”总结整首诗,强调了古代君子对品德的守护与对外界评价的警惕,表现出一种对于名利的淡泊和对内心的自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树蕙余百亩:描绘诗人所处环境的自然美,蕙草象征高洁。
  2. 世兰当路岐:暗示外在的华丽与内心的宁静形成对比。
  3. 清风一披拂:清风象征内心的清净与自然的洗礼。
  4. 香气无不之:表示高洁品德自然散发的魅力。
  5. 纫为楚累佩:对华丽外表的拒绝,强调内心的真实与优雅。
  6. 辱我幽靓姿:外在的华丽与内心的优雅相悖。
  7. 小草生润底:象征平凡与不被珍视的生活。
  8. 雨露无恩私:对世俗的无情与冷漠。
  9. 不入儿女玩:强调对世俗娱乐的超脱与拒绝。
  10. 岁晚得自持:岁末时节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自我。
  11. 所以古君子,清德畏人知:总结诗歌主旨,强调品德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比喻人品高洁。
  • 对仗:句子之间的对称使诗歌更加和谐。
  • 象征:植物象征诗人的品德与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清白品德的追求,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蕙草:象征清雅、高洁的品德。
  • 兰花:象征优雅与高尚的情操。
  • 清风:象征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洗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下列哪句诗描绘了自然的清新? A. 树蕙余百亩
    B. 雨露无恩私
    C. 不入儿女玩
    答案:A

  2. 作者通过哪种意象表达对华丽外表的拒绝? A. 小草
    B. 楚累佩
    C. 世兰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古君子”主要强调什么? A. 名利
    B. 品德
    C. 美食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中的月光与本诗的自然元素相似,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
  • 《登高》强调人生的苦涩,与《清畏轩》的淡泊形成对比,体现了不同的处世态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