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用前韵和答》
时间: 2025-01-11 14:11:2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再用前韵和答
作者: 晁补之 〔宋代〕
当时同赴饮城西,倾盖论心已恨迟。
湖海可无年少气,雪霜还有岁寒枝。
功传汗竹藏王府,诗入文弢动岛夷。
不会书生安用此,眼前睫固未曾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当年与友人一同饮酒畅谈的怀念,感叹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作者认为,即使湖海再辽阔,也无力消弭年轻时的气盛,而岁月的积淀却如同寒冬中的松枝,愈发坚韧。诗中提及功业和文才,暗示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最后一句则表现出对书生的遗憾与不解,似乎是在质疑学识对于人生的实际意义。
注释:
- 倾盖:指的是古人饮酒时,酒杯相碰的动作,代表友好交谈。
- 湖海:比喻广阔的天地,象征人生的广阔。
- 年少气:指年轻时的气盛与豪情。
- 岁寒枝:比喻在严寒中仍然生长的松树,象征坚韧与不屈。
- 汗竹:指的是竹子,古代王府中常有竹子,象征高洁。
- 文弢:指文才,弢为藏匿之意。
- 岛夷:指边疆的民族,反映文化的传播与影响。
- 书生:指读书人,文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补之,字子华,号朴斋,宋代著名诗人、词人,曾任职于朝廷,才华横溢,尤其在词作上影响深远。他的作品多描写人生哲理、情感与自然,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诗人与友人相聚之时,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人生的深思。时代背景下,文人们常常在聚会中交流思想,诗中反映了当时文人对友谊与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从饮酒谈心的场景入手,展现了作者对友谊的珍视与对岁月的感慨。首句“当时同赴饮城西”,很快引入一种怀旧的情绪。饮酒之际,作者与友人倾心交谈,然而随着时间流逝,这种美好时光已然变得遥不可及。“倾盖论心已恨迟”,表达了对错过良机的惋惜。
接下来的两句“湖海可无年少气,雪霜还有岁寒枝”,在对比中透露出作者对青春的怀念与对坚韧品质的向往。在浩瀚的湖海中,年轻时的气盛似乎无从再现,但岁寒中的松枝却象征着生命的韧性与坚持。
后两句“功传汗竹藏王府,诗入文弢动岛夷”则体现了诗人对文才与功业的思考,暗示了文化的传播与影响,表明文学作品能够超越时间与空间的界限。
诗的结尾“不会书生安用此,眼前睫固未曾知”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质疑。即使拥有书卷气与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是否能真正理解和运用这些学识,便成了一个深刻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当时同赴饮城西:回忆与友人在西城饮酒的情景,暗示了一种亲密与欢愉。
- 倾盖论心已恨迟:表达了对畅谈时间的遗憾,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 湖海可无年少气:比喻即使天地再广,也无法再现年轻的豪情。
- 雪霜还有岁寒枝:象征生命的韧性与坚韧,尽管经历严寒依然生存。
- 功传汗竹藏王府:强调文化和成就的传承,竹子象征着高洁和坚韧。
- 诗入文弢动岛夷:文化的影响力,表明诗歌能够传播到各地。
- 不会书生安用此:质疑知识的实用性,反映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 眼前睫固未曾知:表达了对自身局限的自省,感叹对生活的无知。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湖海”与“岁寒枝”,通过自然界的意象传达情感。
- 对仗:如“功传汗竹”和“诗入文弢”,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对称美。
- 反问:最后一句的提问引发读者的深思,增加了诗的哲理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人生、友谊和知识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青春的怀念和对理想的追求,同时也揭示了知识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饮酒:象征友谊与交流。
- 湖海:代表广阔的生活与理想。
- 岁寒枝:象征坚韧与不屈的精神。
- 汗竹:象征文化传承与高洁品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倾盖”是指什么? A. 书籍
B. 酒杯相碰
C. 友谊 -
“湖海可无年少气”的意思是: A. 年轻人多才多艺
B. 年少的豪情无法重现
C. 湖海广阔无边 -
诗人最后一句“不会书生安用此”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知识的不屑
B. 对理想的追求
C. 对现实的无奈
答案: 1.B 2.B 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晁补之的《再用前韵和答》更注重内心的感悟与人生的哲学思考,而李白则更强调豪情与饮酒的快乐。两者在主题上相互呼应,展现了古人对生活的不同理解与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