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谷原之太平》
时间: 2025-02-04 13:29: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谷原之太平
作者: 汪孟鋗 〔清代〕
伊人爱江行,越舲唤平底。
霜风挫倒生,尚有树如荠。
渺想滴翠轩,主情厚兄弟。
亦知季女饥,岂必余禄米。
留连感萸菊,九井秋容洗。
白仙岛亦佛,墓棘见应涕。
芜湖西北流,逆溯此程递。
斗酒照寸心,今宵足且抵。
白话文翻译:
我心中的那位伊人热爱江河的行舟,乘着越船呼唤平底船。
霜风吹打着新生的枝叶,依然有树木像荠草那样青翠。
我渺小的想念如翠色的轩窗,情意厚重如兄弟般深厚。
我也知道季节的女儿们饥饿,难道就一定要靠我这有限的米粮?
留连于萸花和菊花之间,九井之水在秋天的容颜下变得清洗。
白仙岛上也有佛陀,墓棘丛生让我不禁流泪。
芜湖的水向西北流淌,逆着这条路我缓缓前行。
今夜斗酒当歌,照亮我的心灵,今宵的相聚足以抵挡一切。
注释:
- 伊人:指女子,泛指心中爱慕的人。
- 越舲:越船,指一种轻便的船只。
- 霜风:寒冷的风,象征着秋冬的气息。
- 荠:一种植物,这里可能象征着青翠的生命力。
- 季女:指秋天的女神,象征着丰收与饥饿之间的对比。
- 萸菊:指秋天的花卉,象征着美好与留恋。
- 白仙岛:可能指某个名胜古迹,象征着超脱与宁静。
- 斗酒:此处意指饮酒作乐,表达一种豪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汪孟鋗,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涉及自然、友情与人生哲理,常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送别谷原之时,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与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诗歌鉴赏:
《送谷原之太平》展现了一幅生动的送别场景,诗中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景,更渗透着作者对友情的珍视与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开篇的“伊人爱江行”直接引入了友人的形象,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依依不舍。接下来的描写中,霜风与青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在对季节的描绘中,作者不仅关注了自然的变化,更将其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流露出对人们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怀。
诗中多处使用了意象,如“萸菊”、“白仙岛”等,不仅丰富了诗的层次感,也让全诗充满了哲理的思考。最后的“斗酒照寸心”,不仅表达了欢聚的快乐,更隐喻了对生活的态度,面对人生的风雨,酒是短暂的欢愉,而内心的光亮才是长久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伊人爱江行:引入了主题,表达了对友人的热爱。
- 越舲唤平底:展现了江上的航行,象征着人生的旅途。
- 霜风挫倒生:自然的蛮横与生命的脆弱形成对比。
- 尚有树如荠:青翠的树木象征着生命力的顽强。
- 渺想滴翠轩:细腻的想象,表达了对友人深厚的情感。
- 亦知季女饥:引出社会的现实,饥饿与丰收的对比。
- 岂必余禄米:反思自我,强调分享的价值。
- 留连感萸菊: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 九井秋容洗:秋天的水象征着洗净与重新开始。
- 白仙岛亦佛: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 墓棘见应涕:生死交替间的感慨。
- 芜湖西北流:表达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
- 逆溯此程递:反映人生的旅途与追求。
- 斗酒照寸心:强调内心的真诚与面对生活的态度。
- 今宵足且抵:结束时的豁达,表达了对当下的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现象与人情交织,形成生动的意象。
- 对仗:如“留连感萸菊,九井秋容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友情、自然与人生展开,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与对生活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与对社会的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旅途。
- 树:代表着生命与希望。
- 萸菊:象征着美好与留恋。
- 白仙岛:象征着宁静与超脱。
- 斗酒:象征着人生的豪情与短暂的欢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伊人”指代的是谁? A) 友人
B) 家人
C) 自己
D) 自然 -
“斗酒照寸心”表达了什么情感? A) 伤感
B) 欢愉
C) 无奈
D) 忧愁 -
“白仙岛亦佛”中“佛”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宁静
C) 权力
D) 忍耐
答案:
- A) 友人
- B) 欢愉
- B) 宁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赠汪伦》
- 白居易《送友人》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但更多展现了诗人对家庭与社会的关怀。
- 李白《赠汪伦》:同样是送别之作,充满了豪放与洒脱,而汪孟鋗的诗则更显细腻与沉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文鉴赏辞典》
- 《汪孟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