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金华徐伯光义聚规约》
时间: 2025-01-22 22:34:19意思解释
题金华徐伯光义聚规约
作者: 徐元杰 〔宋代〕
原文展示:
每慨人无善后图,荡然家检亦何疎。
眼前漫不知由己,身后谁能管得渠。
喜见双溪今轨范,更绵一脉古诗书。
了知斯聚更斯义,散及宗枝广义居。
白话文翻译:
每每感慨人们没有善后之策,家里的事情也显得稀疏。
眼前的生活漫无目的,身后的事情谁能去管理呢?
高兴地看到双溪如今成为了榜样,更有一脉相承的古诗书。
明白这个聚会更有意义,散发到宗族的枝头广泛流传。
注释:
- 善后图:善后之策,指对未来的安排和打算。
- 荡然:形容空无,十分稀疏的样子。
- 漫不知由己:形容对自己的生活状态毫无知觉。
- 渠:指的是事情、事务。
- 双溪:指金华地区的双溪,或许是指某种特定的风俗或文化。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到的“古诗书”,是指古代的诗文,承载着文化和道德,通过学习古诗书以提升自身的修养与道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元杰,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追求理想的情怀著称,作品常常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理想。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金华,徐元杰目睹家乡文化与道德的传承,表达了对当下人们缺乏规划的担忧,以及对古文化的欣赏。
诗歌鉴赏:
《题金华徐伯光义聚规约》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诗人通过对比当前社会的状况与古文化的传承,表达了对人们无视未来、缺乏责任感的忧虑。诗的开头便引入了对人们缺乏后续计划的批判,强调了家庭与个人应对未来的责任。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以双溪为例,赞美了地方文化的典范,暗示着文化的力量与传承的重要性。古诗书不仅是文化的载体,更是道德与理想的升华,体现出诗人对古代文化的向往与对现代社会的反思。
最后两句,诗人强调了聚会的意义与价值,不仅仅是个人的相聚,更多的是对文化、道德的共鸣与传承,散布至宗族的每一个角落,体现出团结与共同努力的精神。
整首诗融合了社会责任与文化自觉,既有对现实的批判,又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体现出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每慨人无善后图:诗人感叹人们对未来缺乏计划。
- 荡然家检亦何疎:家庭事务显得无所依靠,稀疏而不堪。
- 眼前漫不知由己:生活在当下却对未来毫无意识。
- 身后谁能管得渠:对于身后的事情,谁又能去管理呢?
- 喜见双溪今轨范:高兴地看到双溪成为了模范。
- 更绵一脉古诗书:更有一脉相承的古代诗书文化。
- 了知斯聚更斯义:明白了这个聚会更为有意义。
- 散及宗枝广义居:将这种文化和道德散播到宗族的每个角落。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通过对比当下与古代的不同,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文化传承与个人责任,提倡对未来的有序规划。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善后:象征着生活的规划和责任。
- 双溪:代表地方文化的象征。
- 古诗书:象征着传统文化和道德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双溪”主要象征什么?
- A. 现代生活
- B. 传统文化
- C. 社会责任
-
诗人对人们缺乏什么感到忧虑?
- A. 善后之策
- B. 文化传承
- C. 家庭团聚
-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 A. 反对古代文化
- B. 提倡个人责任与文化传承
- C. 赞美现代生活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徐元杰的诗更侧重于对社会责任的思考,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个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