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公期得假归绛》
时间: 2025-01-25 18:08:01意思解释
送公期得假归绛
原文展示:
风吹积雪销太行,水暖河桥杨柳芳。
少年初仕即京国,故里几归成鬓霜。
山行马瘦春泥滑,野饭天寒饧粥香。
留连芳物佳节过,束带还来朝未央。
白话文翻译:
风吹过,积雪在太行山上融化,河水温暖,河边的杨柳开始发芽。年轻时刚刚仕途得志,就已经来到京城,故乡几次归去,鬓角却已染上霜白。山路行走,马匹瘦弱,春天的泥路滑腻;在野外吃饭,寒冷的天气中,粥的香味却特别诱人。留恋着这美好的时光,佳节已过,束好衣带,重新回到朝廷上。
注释:
- 积雪:指冬季的雪,象征寒冷。
- 太行:太行山,位于中国北方,是著名的山脉。
- 杨柳:春天时杨柳发芽,象征春回大地。
- 鬓霜:指头发两侧的白发,象征年岁渐长。
- 春泥滑:春泥湿滑,说明春天来临。
- 饧粥:饧是用米熬成的粥,香味浓郁。
- 束带:整装准备,意味着要回到朝廷。
典故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变化的感慨。诗中提到了“少年初仕”,反映了作者在年轻时的仕途困境和对故乡的怀念,体现了士人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以散文和诗词闻名,尤其擅长旧体诗,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欧阳修的晚年,诗中透露出他对人生经历的反思与对故乡的深切情感,描绘了他在仕途和生活中的感触。
诗歌鉴赏:
《送公期得假归绛》是一首充满乡愁与思考的诗。首句“风吹积雪销太行”以自然景象开篇,描绘了春天的来临,给人以生机与希望。接着“少年初仕即京国”表达了诗人年轻时对仕途的向往与努力,但随之而来的“故里几归成鬓霜”则反映出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奈。诗人通过对比,展现了从年轻到老去,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后两句描绘了春游的场景,虽然“山行马瘦春泥滑”,却在寒冷的天气中感受到“饧粥香”,这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感与热爱。最后一句“束带还来朝未央”则是诗人回归朝廷的决心,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在自然描写与人生感慨的交织中,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与对人生的反思,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吹积雪销太行”:春风吹拂,积雪融化,太行山的春意渐浓。
- “水暖河桥杨柳芳”:水温回暖,河边杨柳发芽,象征春天的气息。
- “少年初仕即京国”:年轻时刚开始在京城做官,充满理想。
- “故里几归成鬓霜”:几次回乡,岁月流逝,鬓角已白。
- “山行马瘦春泥滑”:山路行走,马匹因春泥而瘦弱,表达艰辛。
- “野饭天寒饧粥香”:寒冷的天气中,野外的粥香却令人温暖。
- “留连芳物佳节过”:留恋春天的美好时光,佳节已经过去。
- “束带还来朝未央”:整理好衣物,准备回到朝廷,仍有未完的事业。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鬓霜”比喻岁月的流逝。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 拟人:自然景象(如风、雪)赋予生命,增强了诗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题围绕人生的流逝、故乡的思念与对未来的期待,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意象分析:
重要意象:
- 积雪:象征寒冷与孤独。
- 杨柳: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鬓霜: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春泥:象征生活的艰辛与变化。
- 饧粥:象征生活的温暖与朴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欧阳修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故里几归成鬓霜”表达了什么?
- A. 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 B. 诗人对仕途的失望
- C. 诗人对青春的怀念
- D. 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诗中提到的“饧粥”象征什么?
- A. 生活的艰辛
- B. 生活的温暖
- C. 生活的单调
- D. 生活的丰富
答案:
- B
- D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象,但更多的是对国事的忧虑。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表达了对离别的惆怅和对故乡的怀念,与欧阳修的思乡之情相似。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欧阳修诗文选》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送公期得假归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