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题俞簿梅阜书院
作者:徐元杰 〔宋代〕
原文展示:
浅清溪浒瘦山巅,
净洗肌肤冰雪天。
偏向书窗伴幽独,
不教尘俗滓婵娟。
白话文翻译:
在清澈的溪水旁,瘦削的山峰上,
在冰雪的寒天里洗净肌肤。
我偏偏在书窗前伴着幽静孤独,
不让世俗的污浊影响我的优雅。
注释:
- 浅清溪浒:溪水清浅,河岸边,形容环境清幽。
- 瘦山巅:形容山峰瘦削,突显自然的苍翠和清秀。
- 净洗肌肤:意指洗净心灵,去除杂念。
- 尘俗滓:比喻世俗的污浊和烦扰。
- 婵娟:本意为美丽的女子,这里引申为优雅的境界。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整体上反映了道教和隐逸文化的思想,强调与自然和谐共处,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清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徐元杰,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诗作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常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诗作创作于书院之中,环境清幽,反映了诗人对高洁生活的渴望,追求精神上的独立与超脱。
诗歌鉴赏:
《题俞簿梅阜书院》是一首以清幽自然为背景的抒情诗,表现了诗人对书院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纷扰的排斥。首句“浅清溪浒瘦山巅”描绘了环境的宁静与清新,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山清水秀的理想之地。接着,诗人通过“净洗肌肤冰雪天”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向往,强调了在这种环境中,身体与心灵都得以净化。
第三句“偏向书窗伴幽独”则突出了诗人在书院中静谧的读书时光,书窗成为了他与外界隔绝的屏障,象征了内心的宁静与专注。最后一句“不教尘俗滓婵娟”则展示了诗人不愿被世俗的烦恼和污浊所打扰,追求心灵的纯净与高雅。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结合,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浅清溪浒:描绘了溪水的清澈以及环境的宁静。
- 瘦山巅:形容山峰的清秀,突出自然的美。
- 净洗肌肤:象征着心灵的洗涤,去除烦恼。
- 冰雪天:强调环境的寒冷,反衬出内心的清凉。
- 偏向书窗:表现诗人独处于书窗前的情景。
- 伴幽独:强调孤独与幽静的相伴。
- 不教尘俗滓:表达诗人对世俗的拒绝。
- 婵娟:代表着优雅与美丽,象征着诗人追求的境界。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书窗比作净化心灵的空间。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工整,展现了古诗的韵律美。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书院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繁杂的拒绝,体现了高洁的理想和追求。
意象分析:
- 溪水:象征纯净,代表内心的清澈。
- 山峰:象征高洁,体现了追求理想的精神。
- 书窗:象征知识与独立思考的空间。
- 冰雪:象征冷静与清新,洗净心灵的象征。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浅清溪浒”描绘的是哪个自然景象?
a) 河流 b) 山峰 c) 森林 - “不教尘俗滓”中“尘俗”指的是什么?
a) 自然 b) 社会烦扰 c) 书籍 -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来追求内心的宁静?
a) 读书 b) 游玩 c) 社交
- 诗中“浅清溪浒”描绘的是哪个自然景象?
答案:
- a) 河流
- b) 社会烦扰
- a) 读书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山中杂诗》王维
-
诗词对比:
- 徐元杰的《题俞簿梅阜书院》和王维的《鹿柴》都表现出对山水自然的热爱与人生哲学的思考,王维的诗更加注重意境的营造,而徐元杰则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流露,展现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