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挽克斋陈先生四首
作者: 徐元杰〔宋代〕
亲养九旬余,先生寿亦如。
学充淇澳美,训释济南书。
诸老经筵送,俞音宠渥疏。
惜非程子聘,中沮亦时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陈先生的深切怀念和敬意。诗人称赞陈先生长寿和博学,认为他的学识如淇澳的美丽,饱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诗中提到“诸老经筵送”,说明陈先生受到了众人的尊敬和赞美;而“惜非程子聘”,则表达了对他未能受更高礼遇的惋惜,仿佛时代对他的重视不够。
注释
- 亲养:指长辈对晚辈的养育与关怀。
- 九旬余:指的是九十岁以上的寿命,表示极大的长寿。
- 学充淇澳美:淇澳是淇水与澳水交汇的地方,寓意学识丰富而美好。
- 训释:指教导与解释。
- 济南书:指来自济南的书籍或学问,表明学术的渊源。
- 诸老:众多尊敬的长辈。
- 经筵:指讲经的场所或场合,表示对其学问的重视。
- 俞音:指赞美、称赞之声。
- 宠渥疏:宠爱与厚待,疏远则反之。
- 程子:指程颢、程颐兄弟,代表儒家学派,提到他们的礼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徐元杰,宋代诗人,以其清新婉约的风格著称。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风貌,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创作背景:此诗是为了悼念一位名叫陈先生的人,表达了诗人对其学识与人格的尊重与怀念,反映了当时士人之间的师承关系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陈先生的深深敬意与怀念,诗人用“亲养九旬余”开篇,强调了陈先生的长寿与德行,令人肃然起敬。接下来的“学充淇澳美”则通过生动的比喻,突出了陈先生博学多才的形象。整个诗歌在情感上呈现出一种怀念与感慨的基调,尤其是在提到“惜非程子聘”时,流露出对社会对学者重视程度的反思,给人以深思。
诗中不仅体现了对个人的怀念,也反映出对时代的批判和对知识分子地位的思考,表明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关注。这种怀念与期许交织在一起,使得整首诗更加深邃,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和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亲养九旬余:表达对陈先生长寿的赞美。
- 先生寿亦如:进一步强调他的长寿与德行。
- 学充淇澳美:比喻陈先生的学识如淇水一般清澈美丽。
- 训释济南书:表明他对知识的传授与解释。
- 诸老经筵送:描述陈先生受到众多尊敬的老人的敬爱。
- 俞音宠渥疏:说明他受到的厚待与赞美。
- 惜非程子聘:表达对他未能受更高礼遇的惋惜。
- 中沮亦时欤:感叹时代对他的重视不足。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淇澳”来形容学问的美好,生动形象。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形成一种和谐美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陈先生的追忆,反映了对知识的尊重与对文化传承的思考,揭示了诗人对社会对学者地位的关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九旬:象征着长寿与积累的智慧。
- 淇澳:代表着清澈与美好,象征学识的深厚。
- 经筵:体现出对学术的重视与尊敬。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内涵,也增强了诗的艺术表现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陈先生是以什么方式受到尊重的?
- A. 他的财富
- B. 他的学识
- C. 他的外貌
-
“惜非程子聘”中提到的程子指的是谁?
- A. 一位文学家
- B. 儒家学派的代表
- C. 一位政治家
-
诗中的“淇澳美”用来形容什么?
- A. 自然风光
- B. 学识
- C. 个性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
- 《登高》(杜甫):描绘了对社会现状的思考与对过往的怀念。
诗词对比:
- 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相比,徐元杰的诗更注重对学问与文化的赞美,而陶渊明则更强调个人的内心宁静与田园生活的理想。两者在情感基调上虽有不同,但均体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唐宋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