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吴准斋》

时间: 2025-02-04 16:28:15

壮岁能官不厌卑,怆怀霜露蚤知几。

扣其学问中心得,如此典型今代希。

天子诏之坚逊避,朝端达者夙瞻依。

甲辰重晤言前定,痛述生平泪忍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挽吴准斋 作者: 徐元杰

壮岁能官不厌卑,
怆怀霜露蚤知几。
扣其学问中心得,
如此典型今代希。
天子诏之坚逊避,
朝端达者夙瞻依。
甲辰重晤言前定,
痛述生平泪忍挥。

白话文翻译:

在壮年时期能做到官职却不厌倦卑微的身份,
心中感慨已知霜露的时光又过去了多少。
如果深入探讨他的学问,
这样的典范在当今时代实属稀有。
皇帝的诏令他坚决辞让,
朝堂上有才能的人都对他仰望依附。
甲辰年再次相遇时,我们当初的约定,
痛诉他的生平时,泪水难忍地流下。

注释:

  • 壮岁:指年轻时的壮年。
  • 能官:能担任官职。
  • 不厌卑:不厌倦卑微的身份。
  • 怆怀:感慨或悲伤的心情。
  • 霜露:象征时间的流逝。
  • 典型:代表性的人物。
  • :稀少、罕见。
  • 天子诏:皇帝的诏令。
  • 坚逊避:坚持辞让,避免权势。
  • 夙瞻依:早已仰望依赖。
  • 甲辰重晤:指甲辰年再次相遇。
  • 痛述:痛苦地叙述。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徐元杰,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关注人情世故,情感真挚。
  • 创作背景:此诗为挽歌,表达对逝去友人的怀念与哀悼,体现了对友人高尚品德和学问的尊重。

诗歌鉴赏:

《挽吴准斋》是一首经典的挽歌,展现了徐元杰对吴准斋的深切怀念和对其高尚品德的赞美。诗中通过对吴准斋生平的回忆,表现出对他在平生中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不忘卑微的坚持和学问的追求,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珍贵。诗人在描绘吴准斋的形象时,运用了“霜露”这样的意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世事变化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其品德的崇高敬仰,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壮岁能官不厌卑”:在年轻的岁月中,即便身为官员也不觉得卑微。
    • “怆怀霜露蚤知几”:感慨时光流逝,心中充满了对往事的伤感。
    • “扣其学问中心得”:如果深入探讨他的学问,能明白其中的精髓。
    • “如此典型今代希”:这样的杰出人物在今天非常稀少。
    • “天子诏之坚逊避”:皇帝的诏令下,他坚持辞让,不愿追求权位。
    • “朝端达者夙瞻依”:朝堂上有才华的人都对他仰望依赖。
    • “甲辰重晤言前定”:在甲辰年再次见面时,回忆起之前的约定。
    • “痛述生平泪忍挥”:回忆他的生平时,泪水忍不住流下。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壮岁能官”与“怆怀霜露”形成对比。
    • 象征:霜露象征时间的流逝,表现感伤。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与敬仰,传达了对高尚品德的赞美和对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霜露:象征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也暗示人生的艰辛。
  • 天子:代表权力和地位,强调吴准斋的谦逊。
  • :象征悲痛与怀念,情感的直接表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壮岁能官不厌卑”中的“壮岁”指的是?
    A. 年老
    B. 年轻时的壮年
    C. 中年

  2. 诗中提到的“霜露”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时间的流逝
    C. 友情

  3. 吴准斋在朝堂上的地位如何?
    A. 受人景仰
    B. 无人问津
    C. 权力中心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 诗词对比

    • 比较徐元杰的怀念与杜甫的忧国忧民,二者都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但焦点不同,徐元杰更注重个人情感,杜甫则倾向于社会责任。

参考资料: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