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青县》
时间: 2025-01-26 23:48: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泊青县
作者: 刘子壮 〔明代〕
怀归频卜夜,经地每询名。
风俗见同异,声闻别性情。
川通诸郡接,河尽急流平。
数折岸张曲,深秋暮气清。
微风生远树,高月峙孤城。
送米悲穷邑,听更愧旅茕。
昨宵未敢醉,危坐敬王程。
白话文翻译:
在夜里频繁地卜卦想要归乡,途经的地方每每询问地名。
风俗的差异在观察中显现,声名的不同也反映出性情的差异。
河流连接着各个郡县,水流在河尽处变得平稳。
岸边的曲折多次折叠,深秋的暮气显得清新。
微风拂动着远处的树木,高高的明月照耀着孤独的城池。
送米的情景令我悲伤于贫穷的乡邑,听到更让我感到对旅途孤独的愧疚。
昨夜未敢酩酊大醉,端坐在这里敬待王程。
注释:
字词注释:
- 卜夜: 卜卦的夜晚,表示对未来的询问和期盼。
- 经地: 经过的地方。
- 风俗: 各地的风俗习惯。
- 川通诸郡: 河流连接各个郡县。
- 急流平: 水流急速的地方变得平稳。
- 数折岸张曲: 岸边河流多次弯曲。
- 孤城: 孤立的城池。
- 送米: 送米回乡的情景。
- 旅茕: 旅途中的孤独。
- 危坐: 坐得非常端正或警觉。
典故解析:
- “送米”可联想到古代贫困地区农民的艰辛,反映出社会现实的无奈。“王程”可能指代某位重要的人物或事件,表达对未来的期待和敬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子壮,明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期,作品多表现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作者旅途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路途艰辛的感慨,反映了社会风俗与个体情感的交织。
诗歌鉴赏:
《泊青县》是刘子壮在旅途中所作,整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描写和深沉的情感交织,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生活的感慨。开头两句通过“卜夜”和“询名”描绘出一个人在夜里对未来的迷茫与对家乡的牵挂,展现出一种游子心态。接着,诗人通过对风俗和声名的观察,反映了社会的多样性和人性的复杂。
诗中的意象如“川通诸郡”、“高月峙孤城”都极具画面感,展现了秋天的清新与宁静,给人一种静谧的美感。然而,随着情感的深入,诗人又转向对贫穷乡邑的悲伤与对旅途孤独的愧疚,情感的起伏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无奈与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最后一句“昨宵未敢醉”则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了高潮,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敬畏与对故乡的责任感。整首诗在清新的自然描写中蕴含深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故乡的深切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怀归频卜夜: 表达对归乡的渴望,频繁卜卦表示心中不安。
- 经地每询名: 途经的地方不断询问其名,体现对故乡的思念。
- 风俗见同异: 观察到各地风俗的差异,反映社会的多样性。
- 声闻别性情: 声名的不同也影响到人的性情,揭示人性复杂。
- 川通诸郡接: 河流连接各个郡县,体现地理的广阔。
- 河尽急流平: 水流在尽头处平稳,象征生活的安宁。
- 数折岸张曲: 河岸的曲折多变,暗喻人生的波折。
- 深秋暮气清: 深秋的气息清新,描绘出自然的宁静。
- 微风生远树: 微风令远处的树木摇曳,增添了诗的动感。
- 高月峙孤城: 孤城在高月下显得更加寂寞。
- 送米悲穷邑: 贫穷乡邑送米的悲伤,表现社会的困境。
- 听更愧旅茕: 听到更让人愧疚,反映出旅途的孤独感。
- 昨宵未敢醉: 昨晚不敢酩酊大醉,体现对未来的谨慎。
修辞手法:
- 比喻: “孤城”比喻孤独的人生状态。
- 拟人: “微风生远树”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反映了人生旅途中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透出对社会风俗的观察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县: 象征故乡,带有思念之情。
- 河流: 生命的流动,连接各地,象征人生的旅途。
- 孤城: 代表孤独,暗示人际关系的疏离。
- 秋天: 象征成熟与思考,反映时光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怀归频卜夜”的意思是: A. 对未来的迷茫
B. 频繁地卜卦想回家
C. 夜晚的静谧
答案: B -
“送米悲穷邑”中的“米”象征: A. 富裕
B. 贫穷的生活
C. 乡愁
答案: B -
诗人对“孤城”的情感是: A. 喜悦
B. 失落与孤独
C. 忍耐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李白的《月下独酌》:探讨孤独与酒的关系。
诗词对比:
- 刘子壮 vs. 王维: 两者都是表达故乡情,但刘子壮更关注社会现实,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与心情的结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明代诗人刘子壮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以上为《泊青县》的全面解析,供学习和欣赏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