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刘颖》

时间: 2025-01-11 10:47:35

不贤那得似长城,偶向潢池盗弄兵。

静沼何妨无事饮,幽寻聊记所居名。

千山倒影湖新复,两洞潜珍景旋生。

纪事还须武陵笔,亭成唯拟看题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不贤那得似长城,偶向潢池盗弄兵。
静沼何妨无事饮,幽寻聊记所居名。
千山倒影湖新复,两洞潜珍景旋生。
纪事还须武陵笔,亭成唯拟看题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长城那样的不凡之处的钦佩,自己却不敢妄自言高。偶尔来到潢池边,玩弄一些兵器。静静的湖泊,何妨我在此无事饮酒,幽静的地方,不妨记录一下我所居住的名字。千山的倒影映在湖面上,新的景象在这里生生不息。要记下这些事情,还得借助武陵的笔,亭子建成后,唯有拟定题目来显现它的荣光。

注释:

  • 不贤:指自己不才,不配比肩伟大之物。
  • 潢池:可能是指某处池塘,潢字与池字结合,形成一种幽静的意境。
  • 静沼:静谧的湖泊。
  • 幽寻:幽静的寻访。
  • 武陵:指《桃花源记》中描绘的武陵桃花源,象征世外桃源。
  • 题荣:题写的荣耀,表明诗人对景物的赞美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维是明代的诗人,生活在一个文人辈出的时代,他的作品深受古典诗词的影响,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人文情怀的追求。

创作背景:

在明代,文人常常游山玩水,借景抒情,张维的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某次游览潢池时的感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身境遇的自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潢池的静谧景象,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开篇的“不贤那得似长城”展现了诗人对伟大事物的敬仰与自谦,接着描绘了潢池的宁静与美好,诗人似乎在此找到了内心的平静。静沼中的饮酒,虽然是无事的闲适,却蕴含着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千山倒影的景象,给人以无尽的遐想,仿佛时间在此凝固,景象在此生生不息。最后,诗人用“武陵笔”强调了对美好事物记录的愿望,展现出一种对自然与人文的融合追求。

整首诗在用词上恰到好处,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流露,诗人不仅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无奈,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不贤那得似长城:自谦之词,表示自己没有长城那样的伟大。
  2. 偶向潢池盗弄兵:轻松的语气,表明自己在潢池边随意玩耍。
  3. 静沼何妨无事饮:强调在宁静的湖泊边饮酒也是一种乐趣。
  4. 幽寻聊记所居名:在幽静的环境里,记录自己的居所,也是一种自我意识的体现。
  5. 千山倒影湖新复:描绘湖面上的千山倒影,景色更新。
  6. 两洞潜珍景旋生:暗指湖中潜藏的美景,生生不息。
  7. 纪事还须武陵笔:强调记录这些美好景象的愿望。
  8. 亭成唯拟看题荣:表示建亭后希望能题写,展现其荣光。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长城”比喻伟大的事物。
  • 对仗:如“千山倒影”和“两洞潜珍”,形成对称的美感。
  • 拟人:将静沼和景象拟人化,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自我境遇的反思,表现出一种人文关怀与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城:象征伟大与坚韧。
  • 潢池:象征静谧与内心的宁静。
  • 静沼:体现出一种无为而治的生活态度。
  • 千山倒影:象征自然的美丽与永恒。
  • 武陵:象征桃花源的理想境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自谦的比喻是什么?

    • A. 湖泊
    • B. 长城
    • C. 山川
  2. 诗中提到的“武陵”象征着什么?

    • A. 生活的忙碌
    • B. 世外桃源
    • C. 古代战争
  3. 诗中对潢池的描述主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 A. 悲伤
    • B. 宁静与悠闲
    • C. 忧虑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桃花源记》 - 陶渊明
  • 《登高》 - 王之涣

诗词对比:

张维的这首诗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有相似的主题,都是追求自然的宁静与理想的生活。陶渊明通过描绘桃花源的美丽,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而张维则通过潢池的宁静,反思个人的生活与内心的追求。两者都体现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人文情怀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