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适》
时间: 2025-01-11 12:55: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吉日有远适,我行志四方。
西驰穷河源,东望临扶桑。
南通火维外,北达冰竁傍。
勿谓天地阔,勿谓岁月长。
驽马积十驾,千里追飞黄。
大鹏发天池,抟风起翱翔。
谁能守皂枥,不复驰康庄。
谁能敛羽翮,但学抢榆枋。
大道甚平夷,谁谓阻关梁。
寄言远适者,日进不可量。
白话文翻译
在吉日出发,我的志向在四方漂泊。
向西驰骋追寻河流的源头,向东眺望扶桑的临近。
向南通往火焰的边界,向北抵达冰雪的地方。
不要说天地广阔,不要说岁月漫长。
即使驽马积累十驾的马力,也能千里追赶飞奔的黄马。
大鹏从天池起飞,借风翱翔于空中。
谁能守着马厩,不再驰骋于宽广的道路。
谁能收敛自己的翅膀,只学会抢夺树木的枝桠。
大道是平坦的,谁说会阻碍关隘和桥梁。
寄语远行者,日进的成就无法衡量。
注释
- 吉日:指良好的日子,适合出行。
- 扶桑:传说中东海的一种神树,象征着光明和希望。
- 火维:指火焰的边界。
- 冰竁:冰雪的地方。
- 驽马:指速度较慢的马。
- 飞黄:比喻快速的马。
- 大鹏:传说中的大鸟,象征着高飞和追求。
- 皂枥:黑色的马厩,象征安逸的生活。
- 抢榆枋:比喻只求小利,不追求更大的目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镇成,元代诗人,以其豪放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而著称。其作品多反映个人志向与自然景观的结合,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表达了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未来的向往与不屈的精神。
诗歌鉴赏
《远适》一诗展现了诗人黄镇成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对广阔天地的渴望。首联以“吉日”开篇,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气氛,体现了诗人出行的决心与勇气。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四方的景象,西驰、东望、南通、北达,展现了诗人心中无尽的追求与探索精神。
诗中反复提及的“勿谓天地阔,勿谓岁月长”,传达了诗人对时间与空间的无畏态度,强调了只要有志向,难关都会被克服。驽马与飞黄的对比,进一步表达了即使条件有限,也能追求梦想,激励人们奋发向上。
后半部分“大鹏发天池,抟风起翱翔”更是点明了追求自由与理想的重要性,展现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而最后一联则是对有理想者的寄语,强调了努力和进取的重要性,表现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总的来说,《远适》不仅是一首描写追求的诗,更是对人生和理想的深刻思考,展现出诗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吉日有远适:在吉日里出发,远行的决心。
- 我行志四方:我心向四方,渴望探索。
- 西驰穷河源,东望临扶桑:向西奔跑追寻河流的源头,向东眺望扶桑的美景。
- 南通火维外,北达冰竁傍:向南通往火焰的边界,向北抵达冰雪的地方。
- 勿谓天地阔,勿谓岁月长:不要说天地广阔,岁月漫长。
- 驽马积十驾,千里追飞黄:即使是驽马,也能在千里之路上追赶飞驰的马。
- 大鹏发天池,抟风起翱翔:大鹏从天池起飞,借助风翱翔于空。
- 谁能守皂枥,不复驰康庄:谁能守住马厩,不再驰骋于宽阔的道路?
- 谁能敛羽翮,但学抢榆枋:谁能收起翅膀,只学会抢夺小利?
- 大道甚平夷,谁谓阻关梁:大道是平坦的,谁说会有阻碍?
- 寄言远适者,日进不可量:寄语远行者,日进的成就难以衡量。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大鹏发天池”比喻志向的高远。
- 对仗:如“西驰穷河源,东望临扶桑”对仗工整,增强诗的节奏感。
- 排比:如“南通火维外,北达冰竁傍”,增强表达的气势。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鼓励人们追求理想,勇敢探索,强调只要有志向,就能克服各种困难,成就非凡的人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吉日:象征着美好的开始。
- 扶桑:象征着希望与光明。
- 大鹏:象征着高飞与自由。
- 驽马与飞黄:象征着追求与理想的对比,体现追求的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吉日”指的是什么?
A. 不吉利的日子
B. 美好的日子
C. 平常的日子 -
“驽马积十驾”中的“驽马”意味着什么?
A. 快速的马
B. 力量有限的马
C. 强壮的马 -
诗人认为追求理想的人应该如何?
A. 守在马厩
B. 勇敢前行
C. 学会抢夺小利益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望岳》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热情与追求,强调把握当下,尽情享受生活的态度。
- 杜甫的《望岳》则更侧重于对自然的敬仰与对理想的追求,表现出一种沉稳的精神。
参考资料
- 《古代诗词鉴赏》
- 《元代文学概论》
- 《黄镇成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