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道友问变化(原误作巫山一段云,兹》
时间: 2025-01-26 03:14: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采桑子 道友问变化》
堪嗟万物阴阳内,造化因功。
休论西东。只在三光秀气中。
公如会得疾安脚,便做飘蓬。
脱了凡笼。一个真灵入碧空。
白话文翻译:
可叹万物之变化全在阴阳之内,
这是造化的结果,不必再讨论东西之分。
只要在三光(太阳、月亮、星星)的秀气之中,
如果你能理解安定的道理,便可以飘然如蓬。
脱离了世俗的束缚,一个真灵便可以遨游于碧空。
注释:
- 堪嗟:可叹、可惜。
- 万物阴阳:万物的变化和存在皆受阴阳之理的影响。
- 造化:自然的创造、变化。
- 三光:指太阳、月亮和星星,象征宇宙的光明和气息。
- 疾安脚:理解安定的道理,心灵得以安宁。
- 飘蓬:比喻无拘无束的状态,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荡。
- 凡笼:世俗的束缚。
典故解析:
- 阴阳:源于中国古代哲学,代表宇宙间的两种基本力量,强调相互依存与转化。
- 三光:古代对天体的称谓,代表着自然界的和谐与秩序。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王哲,元代诗人,作品多涉及道教哲理,风格典雅、深邃。
- 创作背景:在元代,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常常借诗词表达对人生、自然、变化的思考。
诗歌鉴赏:
《采桑子 道友问变化》是一首深具哲理的诗作,通过对阴阳变化的探讨,表达了对宇宙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命理的思考。诗中开篇即以“堪嗟”二字,体现了作者对世事无常的感叹,继而引出阴阳与造化的关系,强调自然变化的规律。
“休论西东”,则是告诉读者在面对万物变化时,不必拘泥于表象的东西差异,而应关注其内在的和谐与统一。在“三光秀气中”,暗示宇宙间的真理与美好,呼唤人们去感悟天地之道,从而达到内心的安宁。
“疾安脚”一句,表明一种知足常乐、心灵自由的境界,仿佛在说,理解了道理,便可以如飘蓬一般无拘无束,摆脱世俗的束缚,追寻真正的自我,达到与宇宙合一的理想状态。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哲思,展现了王哲对道教思想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堪嗟万物阴阳内,造化因功。”:表达对自然变化的感叹,强调其内在规律。
- 第二联:“休论西东。只在三光秀气中。”:提倡放下对物质世界的执念,关注宇宙的本质。
- 第三联:“公如会得疾安脚,便做飘蓬。”:劝导心灵要安定,才能获得真正的解脱。
- 第四联:“脱了凡笼。一个真灵入碧空。”:描述达到真灵状态的理想,展现了自由与超脱。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飘蓬”比喻自由无拘的状态。
- 对仗:如“阴阳”与“造化”形成鲜明对比,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探讨了自然变化与内心安宁的关系,强调了道教的哲学思想,提倡人们在纷扰的世界中寻求内心的宁静与真实的自由。
意象分析:
- 阴阳:象征着变化与和谐,是宇宙的基本法则。
- 三光:代表自然界的光明与希望,象征着真理与美。
- 飘蓬:象征自由与无拘无束的灵魂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王哲的《采桑子 道友问变化》主要探讨了什么?
- A. 自然的美
- B. 人生的意义
- C. 万物变化与内心安宁
-
“疾安脚”在诗中表达了什么?
- A. 对生命的无奈
- B. 对心灵安宁的追求
- C. 对物质世界的执念
答案: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探讨个人内心与外界的关系。
- 《登高》杜甫:描绘人生的艰辛与自然的壮丽。
诗词对比:
- 王哲的《采桑子》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但前者更侧重于道理与心灵的自由,而后者则更关注个人情感与孤独。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王哲研究》
- 《道教哲学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