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诗 伤胡谐之》

时间: 2025-04-27 19:35:57

豫州怀风范。

绰然标雅度。

处约志不渝。

接广情无忤。

颉颃事刀笔。

纷纶递朱素。

美志同山阿。

浮年迫朝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豫州怀风范。
绰然标雅度。
处约志不渝。
接广情无忤。
颉颃事刀笔。
纷纶递朱素。
美志同山阿。
浮年迫朝露。

白话文翻译:

在豫州怀念那种风范,
优雅而且标志着气度。
虽身处困境,志向始终不变,
与人交往宽厚,从不冒犯。
才华出众,书写文辞,
笔墨之间交错着红色和素色。
志向高远,心意如同山阿,
时光如朝露般短暂而急迫。

注释:

  • 豫州:古地名,今河南省一带。
  • 怀风范:怀念风范,意指对高雅风度的追求和向往。
  • 绰然:形容气度不凡,举止优雅。
  • 处约:身处困境。
  • 志不渝:志向坚定,不会改变。
  • 接广情无忤:与人交往宽厚,没有冒犯之意。
  • 颉颃:形容才华出众。
  • 刀笔:指文笔或写作。
  • 纷纶递朱素:形容书写的色彩鲜明。
  • 美志:高尚的志向。
  • 山阿:山的高处,比喻志向高远。
  • 浮年:短暂的时光。
  • 朝露:比喻时光的易逝。

典故解析:

  • 山阿:在古代文学中,常用山象征高远的志向和理想。
  • 刀笔:古人常以刀笔比喻文人的才华和文笔,指书法或文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约(441年-513年),字景逸,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尤以其诗词和辞赋著称。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常表现对人生的感慨与对友人的怀念。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北朝时期,作者寄情于怀旧,表达了对往昔岁月和志趣的追忆,反映了当时士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诗歌鉴赏:

《怀旧诗 伤胡谐之》是一首富有哲理的抒情诗,沈约通过对“怀”的细腻描绘,传达了对理想与人情的深刻思考。诗中充满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字里行间透出对高尚人品和志向的追求。开头两句便设定了优雅的基调,以“豫州怀风范”引出对风范的追求,显示出诗人对品格的尊重与向往。

在后半部分,诗句通过“处约志不渝”,揭示了志向不随环境而变的坚韧精神。这种精神在与人的交往中显得尤其重要,诗人强调宽厚待人,不轻易冒犯他人,这种人际关系的处理反映了古人重视礼仪与和谐的思想。而“颉颃事刀笔”则展现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与投入,文学是他表达情感、传递理想的重要途径。

整首诗通过对时间的感慨与对理想的执着,将个人的情感与时代背景紧密结合,展现了沈约深邃的思考与独特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豫州怀风范:表达了对豫州文化的怀念,风范代表着高雅的气质。
  2. 绰然标雅度:描述了优雅的姿态和气度,暗示了对理想状态的追求。
  3. 处约志不渝:在困境中也不改变初心,显示出坚定的信念。
  4. 接广情无忤:强调待人宽厚,注重和谐的人际关系。
  5. 颉颃事刀笔:表达了对文艺的热爱与追求,才华横溢。
  6. 纷纶递朱素:描绘了书写的精彩,表现了文人的风采。
  7. 美志同山阿:志向高远,表明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
  8. 浮年迫朝露:感叹时间短暂,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接广情无忤”与“纷纶递朱素”,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时间比作“朝露”,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时光的易逝。
  • 排比:通过排比句式增强了诗的气势与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对人际关系的重视,以及对时光短暂的感慨,兼具思考与情感,体现了沈约的深邃情怀与文学热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豫州:象征着文化传承与记忆的地方。
  • 风范:象征着品德与气度。
  • 刀笔:象征着文学与才华。
  • 朝露:象征着短暂与珍贵的时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豫州”指的是哪个地区? A. 河南
    B. 山西
    C. 江苏
    D. 浙江

  2. 诗中提到的“美志同山阿”中的“山阿”象征什么? A. 高尚的品德
    B. 高远的志向
    C. 繁华的城市
    D. 深邃的文化

  3. 诗中的“浮年迫朝露”主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时间的感慨
    C. 对友人的思念
    D.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维):同样表达了对时光与人生的思考。
  • 《静夜思》(李白):怀古与思乡的情感交织。

诗词对比:

  • 《将进酒》(李白)与《怀旧诗》:两首诗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珍惜,但李白更倾向于豪放,沈约则显得更加内敛细腻。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南北朝文学研究》
  • 《沈约生平与作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