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其三》
时间: 2025-01-27 04:26: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缕曲 其三
作者: 王陆一 〔近代〕
沉绝车辚矣。问频年壁门狂寇,消除余几。
收拾高原横一战,咤叱英雄竖子。便重把义旗扶起。
我马我车攻既猎,再登坛已作全军气。
骁骑校,轻车尉。人民生死相持地。
最难忘风高月黑,孤城垂圮。
老去元戎挥泪尽,平弃周原迤逦。
又行向陇山无已。敌自奔携军自覆,
事艰难反在垂成际。呜咽水,流人意。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表达了对战争的沉痛回忆与思考。开头提到车辚声已经消失,感叹多年后壁门仍有狂寇横行,问还有多少敌人被消灭。接着描绘了高原上的一场激战,赞美了英雄的壮举,决心要重新举起义旗。叙述者自豪地说:“我的马、我的车在战斗中表现出色,重新登上战场已经是全军的气势。”接着提到骁勇的骑兵与轻车队,百姓生死存亡在此一刻最为紧迫。最难忘的是那风高月黑的夜晚,孤城濒临崩溃。老将军已老去,泪水流尽,平定周原的战役也已无望。最后提到向陇山前行,敌人自己逃跑、军队自我覆灭,艰难的战斗在即将成功之际依然充满挑战,表达了深切的悲伤与无奈。
注释
- 沉绝车辚:指战车的声音消失,象征着战争的结束或士兵的死亡。
- 壁门狂寇:指敌人不断侵扰,壁门象征着城市的防御。
- 咤叱英雄竖子:咤叱意为鼓励,英雄指勇士,竖子可理解为年轻的士兵。
- 骁骑校:骁勇的骑兵。
- 平弃周原迤逦:周原是指地名,迤逦指漫长的道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陆一,近代诗人,生于动荡的历史时期,作品常以战争、英雄主义为主题,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现实关怀。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历史动荡时期,反映了对战争的深刻思考和对英雄的赞美,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对人民生死的关切。
诗歌鉴赏
王陆一的《金缕曲 其三》是一首深刻反映战乱与人性的诗作。诗中通过沉绝的车辚声和问频年的狂寇,揭示了战争带来的痛苦与无奈。诗人不仅回忆了曾经的英雄壮举,更对战争的残酷与无情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尤其是在提到“最难忘风高月黑,孤城垂圮”时,诗人用强烈的意象表现出孤独无助的情景,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暗示了国家的危机与未来的迷茫。同时,诗中对人民生死存亡的关注,体现了诗人对于社会责任的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王陆一作为诗人的深邃思想和艺术天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沉绝车辚矣”:战争的痕迹已然消失,象征着战斗的结束。
- “问频年壁门狂寇,消除余几”:对战争的反思,敌人仍在侵扰。
- “收拾高原横一战”:描绘战争场景,强调战斗的惨烈。
- “咤叱英雄竖子”:赞美勇士,激励士气。
- “便重把义旗扶起”:希望重振旗鼓,继续抵抗。
- “我马我车攻既猎”:强调军队的作战能力。
- “再登坛已作全军气”:重返战场,表现出士气高昂。
- “人民生死相持地”:战斗的残酷,民众生死攸关。
- “最难忘风高月黑,孤城垂圮”:情景描写,展现孤城危机。
- “老去元戎挥泪尽,平弃周原迤逦”:历史的沉重,叹息英雄的老去。
- “又行向陇山无已”:继续前行,未曾止步。
- “敌自奔携军自覆”:敌军的溃败,但战斗依然艰难。
- “事艰难反在垂成际”:即使胜利在望,仍面临重重困难。
- “呜咽水,流人意”:表达了对人们遭受苦难的深切同情。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我马我车”和“人民生死”形成鲜明对比,突显战争的残酷。
- 意象:孤城、风高月黑等意象运用,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 排比:多次提及“我马我车”、敌军的状态,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集中表现了对战争的控诉与对英雄的怀念,诗人通过对战争场景的描绘,深切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与思考。
意象分析
- 车辚:象征战争的残酷与结束。
- 壁门:代表城市的防御与人民的苦难。
- 英雄:象征抗争与勇气。
- 孤城:表现孤立无援的状态,象征城市的脆弱。
- 水:流动的水象征着人们的情感与记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车辚”象征什么? A. 生活的安宁
B. 战争的结束
C. 英雄的壮举
D. 人民的苦难 -
诗中最难忘的场景是什么? A. 风高月黑的孤城
B. 和平的时光
C. 英雄的胜利
D. 家庭的团聚 -
诗人对战争的态度是: A. 积极乐观
B. 感到无奈与哀伤
C. 充满希望
D. 决定继续战争
答案: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王陆一的《金缕曲 其三》与杜甫的《登高》均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与对人民的关怀,但王陆一更侧重于战斗的场景,而杜甫则更关注个人的孤独与悲伤。两者在意象与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诗词鉴赏与分析
- 《中国现代诗歌史》
- 王陆一生平与作品研究
这些资料将有助于深化对王陆一及其作品的理解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