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筇竹颂》
时间: 2025-01-26 23:53: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筇竹颂》
作者:黄庭坚 〔宋代〕
伟邛崃之美竹,初发迹於左牛右羊。
有山而不险,有水而无波。
金声而玉节,故贯四时而不改其柯。
郭子遗我,扶余涧阿。
坐则倚胡床棐几,行则随青笠绿蓑。
吾衰也久矣,视尔畏友。
予琢予磨,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
则涪皤不负筇竹。
危而不扶,颠而不持,
惟筇竹之负涪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赞美了美丽的邛崃竹子,最初生长在左牛右羊之间。
竹子生于山中,山并不险峻,水流也静谧无波。
竹子发出金属般的声音,节节如玉,因此四季常青,枝叶繁茂。
郭子曾将其遗赠给我,生长在扶余涧的旁边。
我坐着时倚靠在胡床和檀木桌上,走动时则披着青色的斗笠和绿藕的蓑衣。
我已经衰老很久了,但看到你们却感到畏惧。
我不断琢磨和打磨,百世等待圣人而不迷惑,
那么涪皤也不会辜负筇竹。
即使面临危险而不需要扶持,跌倒而不需要支撑,
这都是筇竹所能承载的。
注释
- 邛崃:指四川的邛崃山,因其竹子而闻名。
- 左牛右羊:形容竹子的生长环境,左边是牛,右边是羊。
- 金声玉节:形容竹子的声音清脆,节子如玉般美丽。
- 郭子:指春秋时期的哲学家郭攸之,可能是借指古代贤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涪翁,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尤其以行书和草书闻名。他的诗词以清新、俊逸著称,富有个人风格。
创作背景
《筇竹颂》创作于黄庭坚晚年,表达了他对竹子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竹子象征着坚韧和高洁,与诗人自己的品格相符。
诗歌鉴赏
《筇竹颂》不仅是一首赞美竹子的诗,更是黄庭坚对生命和友谊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对竹子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深切感悟。竹子在诗中不仅是自然的象征,更是坚韧不拔、清新高洁的象征。诗人以竹子的美丽和坚韧昭示了自己在经历风雨后仍然保持的品格,表现出一种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
整首诗的语言清新脱俗,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又有对自我内心的深刻反思。尤其在“危而不扶,颠而不持”这句话中,诗人表达了即使在生活的困境中也要保持独立和坚强,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伟邛崃之美竹:赞美邛崃的竹子,强调其美丽。
- 初发迹於左牛右羊:竹子生长的环境,描绘自然景观。
- 有山而不险,有水而无波:描绘竹子生长的环境宁静而美好。
- 金声而玉节:形容竹子的声音清脆动听,节子如玉。
- 故贯四时而不改其柯:竹子四季常青,不受时节变化影响。
- 郭子遗我:提到古代贤者的赠予,象征着智慧。
- 坐则倚胡床棐几:描绘悠闲的生活场景。
- 吾衰也久矣,视尔畏友:表达诗人对老年的感慨和对友谊的珍重。
- 予琢予磨:形容自己不断追求卓越。
- 则涪皤不负筇竹:意即理想与努力终将得到回报。
- 危而不扶,颠而不持:表现一种独立和坚强的态度。
- 惟筇竹之负涪皤:竹子所承载的高洁品格,象征着理想和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竹子比喻为坚韧的品格。
- 拟人:竹子似乎有生命,能承载情感。
- 对仗:如“危而不扶,颠而不持”,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坚韧不拔、清高脱俗的人格理想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传递出积极向上的人生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象征坚韧、高洁的品格。
- 山水:象征宁静、和谐的自然环境。
- 郭子:代表智慧和理想的人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筇竹颂》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黄庭坚
- C. 苏轼
- D. 杜甫
-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金声而玉节”是形容什么?
- A. 水流
- B. 竹子
- C. 风声
- D. 花朵
- 答案:B
-
“危而不扶,颠而不持”表达了什么样的态度?
- A. 依赖他人
- B. 坚韧独立
- C. 脆弱无助
- D. 随波逐流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竹石》——郑板桥
- 《寒食诗》——杜甫
诗词对比
- 《竹石》:同样以竹为主题,强调竹子的坚韧与美丽,但更侧重于竹子在逆境中的生存。
- 《筇竹颂》:更强调竹子与诗人内心的契合和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黄庭坚相关研究论文和书籍